楚国伟
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许多国有企业在“两个转变”的过程中都相继树立了能工巧匠是人才、技术工人是财富的新观念,可是在有的国有企业中却出现了一边为生产工人技术水平持续下滑而苦恼,一边又不断地将生产一线的工人技师调离生产岗位的怪现象。本来将一部分年龄偏大、身体较差的技师调换到更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岗位无可厚非,但是在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将技术较高的工人技师大规模地调离生产岗位就令人费解了。
暂且不说被调离的工人技师大多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就是工人技师中年龄、身体的确不能适应一线工作要求的人也不必将他们统统调离生产一线,而应该根据企业和技师们各自的具体情况,将那些虽不能从事直接生产但尚能留在一线做技术指导的工人技师通过签定师徒合同的方式留下来,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让他们分别抓好一个或几个青年工人在技术的传、帮、带,这样不但有利于青年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后劲。这项工作对于那些身怀绝技的老技师和薄弱环节的关键工种来说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由此可见工人技师应该姓“工”,也必须姓“工”,才能切实解决生产一线的工人技术水平不高且持续下滑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