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了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合资机会的燕京啤酒集团,去年产销量达58万吨,超过青啤而居全国第一。这个事实引起了经济界深深的思索。
合资本不是坏事。既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能缓解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但如果一味地把合资当成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过了度,一哄而起,就会走到事物的反面。干任何事都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合资与不合资更是如此。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合资的目的,委曲求全,对外商提出的苛刻条件百依百顺,结果未能再现辉煌,反而丢了牌子,流失了资产,使本已艰难的企业雪上添霜。更令人吃惊的是,一些丝毫没有合资机遇的企业,不是在严格管理、苦练内功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坐等和随意的外出考察,幻想着某一天会逮到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财神爷”。
燕京为什么不合资?一方面是心里憋着一股劲,非发展民族工业不可;另一方面是要实事求是,稳扎稳打。他们合资的前提有两条:一是必须由自己控股;二是必须用自己的牌子。虽然合资未果,却成了啤酒行业全国第一。当然,燕京的成功之道不仅是没有盲目合资,更有决策和管理方面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