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严天池李建平通讯员 王学刚 刘全亚
延长油矿地处地质条件并不理想的区域,历经近百年的开采,原油产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逐年上升,特别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更快。1957年到1970年的14年中,延长油矿的原油产量一直徘徊在1万吨左右,以后逐年递增;1990年,原油年产量突破40万吨,1997年更突破了50万吨大关。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延长油矿管理局的同志告诉我们:科技进步给老石油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延长油矿管理局在推进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中,舍得花大气力。延长油矿自建矿以来,在钻井方面,一直沿用的是顿钻钻井工艺,许多关键性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原油产量也上不去,采收率很低。油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攻关,先进行旋转钻机的钻井试验,又进行了顿、旋钻结合使用的钻井试验,终于找到了适合陕北低渗油田开发的先进钻井工艺,钻井成功率、出油率大大提高。
在旧井增产的问题上,全油田过去经常采用的是油层爆炸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广大科技人员学习其他油田总结出的先进技术,又大胆进行了油层压裂以增加原油产量的试验,并由挤水压裂发展到清水加沙压裂,形成定型工艺。近年来,科技人员又在采油实践中进一步试验出机动胶压裂工艺,取得了比旧工艺更为有效的增产效果,现正在全油田各矿区推广应用。
延长油矿管理局还十分重视新技术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西区勘探中运用物化探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勘探风险。管理局还对已经确定的20多个科技攻关项目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现已完成的陕北石油地质认识、油藏工程描述、油层改造试验和采油工艺改造等项目,对于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实施“科技兴油”战略,需要延长油矿管理局的决策者们具备发展的眼光和高度的风险意识。赫宇局长到任两年多来,逢会必讲,遇客必谈,要让大家牢固树立“市场竞争就是科技竞争”的思想。为此,管理局所属的各基层单位都对职工技术培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职工群众中开展的技术大比武活动比以前更加有声有色,全局学业务、学技术的气氛更浓了。
在目谷驿油矿,已经有7个年头原油稳定在10万吨以上。矿上的同志说,为增产稳定,科技人员和采油工人想了许多办法,采油工艺年年都要有所改进,单井出油率年年都有所提高。这儿的矿长就是科技人员出身,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运用。在他身后,还跟了一大帮“科技迷”呢!
在川口采油厂,厂部办公室的同志讲,他们采油厂的“高起点”是建立在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的,不然的话,他们就不可能一年走完其它矿10年、20年走过的道路。1997年底,川口采油厂完成原油产量6万吨,是局下达计划的两倍。到2000年,川口采油厂要达产15万吨,要争坐全局的头批交椅。
靠“科技兴油”,必须给科技以必要的投入。延长油矿管理局在企业增本减利因素相对增多、职工生活福利设施欠账过多的情况下,仍然把推进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在资金调剂紧张时,只要是科研投入,局里的领导总会说:“想办法,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