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解决就业问题需调动三方面积极性

2023年10月07日

当前尖锐的就业矛盾中,最突出的是企业职工下岗失业或不充分就业问题。据有关部门推算,全国企业富余职工大约为1500至2200万人,陕西企业富余职工大约有50至73万人,占职工总数12.5%至18.3%。去年3月底的统计表明,我省下岗人员为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

陕西国有企业比较集中,老化产业较多,新兴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就业和再就业的领域和渠道不宽,分流安置任务艰巨。按照中国的国情和陕西的省情,当前主要应按照国务院分流安置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挂帅,计委、经贸、财政、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及工、青、妇等组织参加的领导小组,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动员,建立管理、服务和监督体系来降低失业率。并将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列入政府考核目标,要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就业问题。冗员的安置本属社会的功能,过去由企业承担,现在转移出来回归社会,作为全社会利益的协调者——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缓解社会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就业环境很不宽松,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应以企业内部分流消化为主。城市富余职工“离岗不离厂”,这是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富余职工“推向”社会,“减员增效”不宜采用简单的甩“包袱”的做法。就国企而言,当前主要矛盾是管理和经营机制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所有制结构问题。因此,对多数企业来说,效益不好的“病根”不一定全在人员问题上。所以,我们认为一要规范企业的减员行为,防止随意搭车;二要充分发挥企业自我消化、行业内部调济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多种经营,开拓新的生产服务领域,增加就业岗位。主要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中,把企业减人增效同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规范破产,鼓励兼并,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安置下岗职工。

鼓励支持富余职工自找门路、自谋职业,是分流安置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多方面的帮助下,下岗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主择业意识是实现就业的重要条件。要使职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单位“平平稳稳干一辈子”的观念,已经很不适应了,下岗——上岗——再下岗——再上岗,已经成为劳动者就业的正常轨迹。因此,不要只认国有企业这“一棵树”,更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只有勇于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寻找市场空白点,抓住机遇,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就可以从下岗这一转折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面对当前突出而严峻的就业矛盾,政府部门还务必抓好如下两项政策性配套措施,一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救济和促进再就业的双重功能。陕西失业保险覆盖面狭窄,统筹范围小,很不适应当前失业人员不断增加的形势。在加快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同时,多渠道筹集一部分资金,建立专门的再就业基金,保证失业人员最低生活费的发放,保障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并通过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机构的重点帮助,达到新的就业安置。二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管理。陕西大中城市招用的外来工大约有40万人,西安市(包括驻市各用人单位)就有30多万人,全省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与失业和下岗人员数量基本持平。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一方面应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参与城市就业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有就业能力的农民转向新兴城镇落户,走有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腾出一部分就业岗位安排城市失业和下岗人员。

(罗经耀)

上篇:没有了
下篇:发挥资源优势 全力支持配合加快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2/18/24724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