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长油矿管理局子北试采指挥部,记者见到了这儿的总指挥宛明月。宛指挥体魄高大,快人快语。问他在子长油矿当副矿长,干得好好的,怎么跑到子北来了?他答只因听了赫宇局长的一句话:
“救子北如救火”
成立于1991年,不占地利优势的子北试采指挥部,地处偏远,试采条件差,被称为延长油矿的“北大荒”。而更令人痛心的是,该部多年来管理不善,职工人心涣散,油田设施被盗现象十分严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吨原油成本竟高达1860多元。
1996年12月,延长油矿管理局给子北试采指挥部派来了工作组,开始对这个部的领导班子、机关作风、生产工作秩序和油田社会治安进行整顿。这个工作组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宛明月。宛明月描述当时赫宇局长找他谈话的情景,嘿嘿一笑,说:“赫宇好手段!”宛明月说:“工作组来了三个人,两个人中途都召回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唱独角戏。”
到了1997年3月,子北试采部的问题基本上理出了头绪。赫宇局长再次找宛明月谈话,说子北的班子要调整,要敢打敢拼的、又熟悉子北情况的人去当总指挥,“救子北如救火,此任非你老宛莫属!”老宛作思索状,赫宇说:“莫怕!战死了你就是烈士!”于是,中州汉子宛明月就成了子北的总指挥。
“事在人为”
宛明月当了总指挥。面对这个生产战线长,摊子大,干扰多的老大难单位,老宛说:“事在人为,只要干,不怕干不好!”宛明月顺着工作组的工作套路,借助“四项整顿”的东风,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人手,把上至总指挥,下至普通采油工都纳入到一个严格规范了的量化考核体系中,从而使章法废驰既久的子北指挥部又有了一套可以保持生产持续发展的管理大纲,使各个生产单位都能作到有章可循。
说一千,道一万,原油生产单位不出油不行。宛明月想:生产任务完不成,说得再好,到局里开会,别人照样指脊背。在子北,完成原油生产任务,才有资格说话。于是,棋出两招:压缩机关人员,37人上了生产一线;旧井挖潜改造,70余口“节扎井”又恢复了生机。1997年,子北试采部由宛明月坐阵,一步一个实脚印,月月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形势终于出现了转机。
“鼻子咋能比脸大”
在1997年年初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宛明月提出了一个口号:“生产效益双丰收。”这口号有两层意思:一是任务要上去,二是成本要下来。而这第二层意思是子北历年来积累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许多人没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宛明月说: “成本降不下来,鼻子老比脸大,咋行?”于是,降成本成了老宛指挥的攻坚战。
首先出台无赤字预算。学习邯钢经验,以收定支,以产定出,反弹琵琶,倒算成本。其次重新核定采油队的车辆用油费用,以交到机油站脱完水的实际吨位来计发差费、油耗和料耗。第三对机关电话费用实行定额包干。第四完善成本控制机制,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制定出不同的成本管理制度。这样一抓,原油综合含水由75%降低到50%,全年各种费用比上年节支700万元,人均节支2万元。实现了职代会提出的节支目标。就这,老宛还说:“这还不行,鼻子还有些大,再小些才般配。”
宛明月到子北,硬冲硬打下势抓,样样事情都有了着落。子北的石油人说:“盼了好几年,终于来了个嫽人,子北有希望了。”老宛一听,又一“嘿嘿”,说:“嫽个啥?还不是那么点二杆子劲!”
本报记者
严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