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6户,试点企业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了四个突破。
在授权经营国有资产方面有所突破。按照《公司法》选择有条件的企业集团母公司由省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使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天王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省政府授权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职能,享有其资产收益权、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在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方面有所突破。按照《公司法》规定,一般竞争性企业应走多元投资主体的路子。开始,试点企业在改制形式上大多选择国有独资公司,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省经贸委帮助试点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并在资金、交通运输、电力等方面向试点企业倾斜。一般不再批准改建国有独资公司,对已改制国有独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也要求其尽快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省经贸委还起草了《关于公司设立职工持股会的实施办法(试行)》,为试点企业改制为多个股东持股公司创造了条件。
在增资减债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方面有所突破。实行多元投资主体的改制和债权变股权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使80%的试点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了3.3个百分点。最多的一年下降了24.88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列入国家和省上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企业,共增加资本金9.41亿元。三年来,试点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实施兼并,实行低成本扩张,实力不断壮大,共组建集团14个,兼并企业7户,主要经济指标呈增长态势。
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有所突破。试点企业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对后勤部门和生产辅助部门采取不同的分离方法。西北二棉、西安制药厂等企业采取先分后离的办法。先分出去,待条件成熟后,再脱离母体;榆林天然气化工公司等企业采取了独立核算、差额补贴的办法;西凤酒集团等企业采取费用逐年递减、超支不补的办法;陕西建设机械集团等企业实现了从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在分流富余人员方面,试点企业不等不靠,开发第三产业扩大分流渠道。略阳钢厂压缩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5%;天王兴业集团通过分流、压缩、清退人员,以及分离后勤部门,每年节约、减少支出1846万元。
(赵秦川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