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丁
敲门是种学问,很值得研究。人们常说,言为心音。而我认为:敲门声亦可为心音。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听到敲门声,就能猜出来者是谁。因为敲门声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性急者敲门急促,性缓者敲门缓慢,粗鲁的人敲门不分节奏感。
敲门声还能反映一个人的性别和年龄:男性敲门多半沉紧,音质洪亮;女性敲门一般细腻纤弱,而且“声声慢”;老年人敲门浑厚沉缓;小孩们敲门力薄音脆;少女们敲门则活泼清亮,有如天堂鸟的鸣叫声。
敲门声甚至还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和爱好。以我们这幢大楼为例:刘铁匠敲门咚咚有声,显示了一定力度;李老师敲门声音微弱,就像粉笔头落在黑板上;我最怕听业余体校小王敲门,“咚咚咚!”开山炮似的震耳欲聋,叫人胆战心惊。原来,他敲门不是用手指,而是用脚尖,把门当作足球踢。
敲门声又可以代表语言。如,敲两下,意思是,“有人吗?”敲三下,分一、二两个“层次”,则是说:“喂!有人吗?”前面那一下代表“喂!”字,后面两下代表“有人吗”。若屋里没反应,改成连敲三下了:“没人在家吗?”意思进了一层。一般说经过以上三个“回合”,还不见屋里动静,八成是主人不在,您最好是知趣“引退”,改日再拜访。
有些青年人不懂这一经,把敲门看作小事一桩,不太注意敲门的礼貌,一到人家门口,“笃笃笃笃”,一连四响,像是机枪连发,气势逼人,那架势非要主人马上出来不可。这样敲门,既不文明,又不礼貌,主人听了很不舒服。更有甚者一勾手就“笃笃笃笃笃”连发五“弹”,好似虎狼在后,急不可待,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准把你吓一大跳:
“你小子,快出来!”够惊心动魄的。
正确的敲门声应当是这样:“笃,笃笃。”很有节拍,逗号之间,稍作停顿,连接部分应当层次分明,不宜太急促,一急促则缺乏教养,敲的“点”不宜过重,一过重则含有“喝令”之意,亦不可太轻,如果主人在里间,“敲点”弱得像“粉笔头”,主人没法听到。
随着时间的推移,敲门声也在不断更新,处世文雅的人,敲门时开始注意“厉行节约”了,由三下改作两点:“笃笃”。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显得拜访者彬彬有礼,极有涵养。
近几年,不少家庭装起了门铃。虽然装门铃的多了。但是,需要敲门拜访的场所仍然不少。因而,懂一点敲门的艺术,学一点敲门的文明很有必要。发“四子五弹”的愣小子,在“敲门”这件日常小事上,敲出你的风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