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企业改制不能损害职工利益

2023年10月07日

编辑同志:

近日,在与一些企业职工的交谈中了解到,企业职工对于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抱有较高期望的。但职工们同时认为,少数企业在改制后出现的损害职工利益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是改制改掉了“主人翁”地位,职工权益难保障。有些企业在实施股份制后,作为企业股东的职工主人翁地位得不到落实,本应享有的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不能兑现。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仍由少数人说了算,个别企业领导甚至认为“职工当家做主是一个过时的政治口号”、“企业改制就是让工人回到‘雇佣劳动者’的位置上去”等等。这种损害工人阶级感情和利益的做法实际上背离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二是改制实为“集资”,形成了新的“大锅饭”。职工们认为,少数企业积极鼓励职工入股的目的,不是为了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发展,而是为了筹措资金,缓解企业“无米下锅”的燃眉之急。有的企业搞“一刀切”,股份按人均摊,收益平均分配,形成在新环境下的新“大锅饭”,使企业没有主要利益者和责任人,股份制所具有的“增强股东对企业的凝聚力、责任感、风险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作用不能得以发挥,改制实际上走入岐途。

三是变相强迫职工“入股”。某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在改制中采取不当手段,变相强迫职工“入股”,有的强行下达任务,硬性摊派,有的公开宣扬“以钱划线”,“不入股就下岗”,职工们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四处借钱“入股”。这种做法不仅使股份制改造走了样,而且使困难职工雪上加霜,从而“冷”了职工们的心。

四是改制不改“治”,“换汤不换药”。一些企业的改制实际上只是换了个“门牌”,把“厂”改为“公司”,把“厂长”改称“董事长”而已,不仅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进行改革,就连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也形同虚设,“班子还是老班子,企业还是没效益”。这不仅影响到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造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了未改制企业职工的入股参改热情和积极性。

职工们认为: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的进程中,不能改变劳动者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不应削弱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意识。职工一但失去了这种“企业主人翁”的权利意识和地位,国企改革就丧失了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的性质。因此,职工们真诚希望,企业改制要注重发挥职工关心企业、管理企业的意识和热性,要注重观念与管理机制的转变,在降耗增效上做文章,而不要在职工口袋里“挖潜”,在职工利益上“动刀子”。

西北国棉二厂周宁光

上篇:给劳模晋级奖保险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3/1998031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3/12/2478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