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罡 舰平
已经是深夜了。王凤歧从村民家回来,回到村干部给他临时安置的家中。昏暗的油灯下,他怎么也睡不着。几天来他连续走访了20多户人家,对曲台村的了解更深了一层。人们都说“延安六大川里,丰富川是米粮川”,可位于这条米粮川里的曲台村却依然很穷,没有路,没有电,更谈不上什么文化生活。他脑子里反复琢磨着:这儿的工作该怎么搞……
王凤歧是延安供电局实业开发总公司总支副书记。1995年初,地、市把丁庄乡曲台村列为延安供电局的扶贫点之后,王凤歧和局里的领导同志多次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曲台的扶贫工作。王凤歧生在农村,对农村工作较为熟悉,他不顾自己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背着铺盖卷来到了曲台村,亲自抓扶贫工作。
这个村领导班子涣散软弱,对于村上怎么发展,从来没有想过。王凤歧首先从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入手。
曲台村有个村民叫屈殿林,近几年,靠着科学种田致了富。他诚实肯干,乡情好,又有一股子闯劲儿,村民们都很佩服他。经过支部推荐,群众选举,屈殿林担任了村委会主任的职务。有了这个领头人,王凤歧心里踏实多了。他和新班子成员一起找优势,找出路,寻求发展的方向,制定了农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村办企业的发展规划。
但不通路,不通电,是啥事都干不成的。1995年7月,在王凤歧等供电局领导同志的努力下,县供电局投资2.7万元,曲台村村民投工,架通了曲台高低压线路,结束了曲台人祖祖辈辈点油灯生活的历史。曲台通电这天,村民们就像过年一样,互相串门观看,拍手叫好。电通后,村民张致富想办一个米面加工厂,王凤歧帮助联系加工机械设备,钱不够,他先拿出自己的2000元垫上。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曲台村人听上广播,供电局无偿支援了一套扩音设备。1995年6月,省长办公会议以后,王凤歧又和村民们一起劳动、修通了连结乡政府的四级公路。
曲台村里有一条3.5公里的支毛沟,如果在这条沟里打坝淤地,可淤地8至20公倾,这就等于为全村人营建0.5—1亩的高产田。王凤歧瞅准了这一点,供电局党政工领导、延安宝塔区领导也多次亲临现场考察。1995年11月,原定于1996年春开工的修坝工程在村民的要求声中提前开工了。供电局投资了9.8万元,承担了全部费用,同时为村上制定了“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开工这天,农民们携老扶幼、带着干粮、一起来到修坝工地,一些外出做生意的村民得知这一消息,也纷纷赶回来,平均每天上劳50多人,倒填土方2000立方米,全部工程已于1996年7月竣工,现淤地10多米高,可望明年见利。
去年,延安供电局同上海电缆厂联合集资5.8万元,修建了一砖到顶六孔扑壳形窑洞的曲台小学,并购置了30多套新课桌、板凳,修了围墙大门和操场,解决了40多名娃娃的上学难问题。
现在,曲台村人每说起村里的变化,讲起一天胜似一天的好日子,都少不了感激地夸赞王凤歧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