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国务院部委从40个精简到29个的消息,牵动世人心,无疑浓化了当前社会上关于“下岗与再就业”的热门话题。
从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官员下岗”,不少已经下岗或即将下岗的职工至少对“下岗现象”又多了一分理解,使更多的人由此对改革增加了一些清醒认识。职工们见面谈及下岗就坦言:“机构改革、资源优化、人员精减是大势所趋,必须正确对待。”不少职工下岗不失志,振作再择业也是例证。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近日关于城镇职工下岗问题的调查表明,职工下岗现正呈扩张型发展趋势,城市贫困问题较为突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总数约为1100万人,下岗职工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300元,近半数的职工从原单位领不到任何工资。
下岗职工那么多,目前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笔者日前有意识地作了一次下岗职工社会调查,接触了众多下岗和停薪留职的职工,他们各自都有忧愁、困惑和企盼,不妨摘录儿段。
之一:做下岗职工,我已经是“老资格”了。1991年“优化劳动组合”,我这人尽管技术上有一套,四级钳工,可是脾气太直,得罪了领导。公布下岗名单,我被“优化”掉了。那时我见人矮三分,恨起来,想找“头”去捅刀子,可是我犟脾气一发,老婆就哭,生怕我闯祸。父母兄妹都劝我,现在政策宽,难道还混不到一口饭吃。想想也是,或许是塞翁失马,于是自己动脑筋,找出路,租了附近街上一间门面房,我办了一个小吃店,靠薄利多销,诚实经营,第一年下来,纯赚1万多元,几年做下来,熟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花了8万元买了一套商品房,又供儿子读大学,经济不感到吃力。现在想来,就业的路有千条,下岗也并不那么可怕。
之二:不曾想,这几年厂里越来越难以维持。厂领导说,下岗分流,减人增效,是国营企业改革的出路。我听这话心里就发毛,可是怕也没有用。去年9月下岗后,自己哭了好几次。丈夫劝说,穷日子穷过,国家也有难处。好歹家里还有一个人在事业单位,日子还能撑着。话虽这么说,但我才30多岁,总不能在家里呆到老。政府集资办服装商场,我交了3万元,订了个门点。国庆节开业,离现今有几个多月了,总的感觉就是生意难做,赚不到还得倒贴,就指望开春的旺市了。这年头工人下岗的,农民进城市的,做服装生意的人太多了,生意难做。想到这些,真是进退两难,但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硬着头皮呗。
之三:做为亲戚我跟你说实话,我们夫妻双双可以说都下岗了,家庭最困难。妻子下岗3年多了,每月一二百元生活费,主要靠我一人撑着,可近一年来单位效益差,下岗了一半人,我虽还在编,但一年来没发工资,这家里断了收入,不谈一日三餐,就是孩子上高中那花费也是不少的。我凭着有一手车工技艺,常在外打工,赚点算点。先把日子过起来。不放下架子,不行啊!
我们的职工是可敬佩的,他们虽然下岗了,但还爱着企业,爱着国家,全社会应当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温暖。
改革深入,实际上是社会方方面面的不断调整,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面向市场的调整中,每个人都有面向市场不断调整的问题。官员下岗要分流,职工下岗再就业,社会的整体结构优化将成必然。
问题是,我们要由此看到改革的不可逆转。理解下岗就是理解改革。理解也是一种动力,能促使人们对改革中下岗再就业的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