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市场观念
医疗部门是否应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内是一项极为敏感的话题。二一五医院自一九九一年连不足二十万的拨款也没有希望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断奶”之后百十口人怎么养活?二一五走什么路?在党委会、院务会、管委会、中层干部会、职代会以至职工大会上,全院职工各述己见,得出的结论是:要办好二一五医院必须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向机制要效益。他们把“救死扶伤、高度负责、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办院宗旨悬挂于门庭中央,把“院兴我荣、院衰我耻、院兴我富、院衰我穷”的口号做为职工的座右铭。出台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党风廉政建设三十条》,规定了“五不准”、“十要十不要”等自律条规,举办了承包人竞争上岗答辩会,签订了承包责任合同。别人不愿治的急危重症他们治,他人节假日不愿收的病人他们收,一句不成文的规定是:“腾出办公室也要把病人收进来”。床位数扩大了再扩大,由八十张变成三百三十张,而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一百以上,有时走廊里也加满了床。
争到手的市场机遇
八十年代初,二一五医院人不过百,床不过八十,处在“医院一条街”的夹缝之中鲜为人知。截至一九八六年,年业务收入不足四十万,固定资产不到二百万,自有资金为“零”。就在这时,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是老年人看病有“四难”: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气难受。医院新领导班子在社会调查基础上认为,要想尽快发展并取得社会承认,必须冲破旧格局,闯自己的天下。而创建咸阳老年病医院则是最好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他们抢先向咸阳卫生局呈报创办老年病医院的设想并获准。建院当日,地属、直属上级及兄弟单位近百人专程祝贺,揭幕的鞭炮声引来围观者几千人。此举不光拉近了他们与驻地的距离,而且以其良好的服务赢得了近百面锦旗牌匾。
成立老年病医院给了他们建院的第一次飞跃,创建公安法医创伤医院使他们有了第二个发展机遇。
规范的市场机制
强烈的市场意识指导他们能动地认识了医疗市场的存在,并积极着手于创造条件,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上级停止拨款逼迫他们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之路。
院科两级资产经营承包,全成本核算,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为核心,包括收入、支出、资产折旧上交,收支节余两级分成,按季双文明百分制考核直接与分成挂钩。承包后的科室不是独立核算的小集体,但却又象一个小医院进行小范围的市场经营,增大了承包集体的责任。
双轨用工制形成了二一五医院独特的用工模式。他们对固定用工实行定编、定员、定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院内待岗制。在简单工种和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合同制,优胜劣汰,来去自愿,报酬动态化,按年限、业务水平逐年提高,既解决劳动力不足,又保障了专业技术质量。
拓宽了的市场优势
人常说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二一五医院施行人才战略,将数十名学有专长的医疗技术人才以优厚的待遇吸引进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才梯队,迅速形成了具有多方面领先的人才技术优势。近年来医疗科技水平也迅猛提高,为数不少的医疗科技项目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一些项目不仅填补了省市医疗空白,个别项目创造了国家首例或处国内先进水平。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众多患者被吸引过来,门诊量及住院人次以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速度持续上升,业务收入是改革初期的一九八六年四十余倍,职工年收入过万元。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服务风格与办院模式。 (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