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共铸企业之“魂”

——宝鸡桥梁厂狠抓班子建设记事

2023年10月07日

1996年3月19日,中央国有企业党建调研组到宝鸡桥梁厂考察调研后欣喜地认为:“宝桥厂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党政工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党建工作抓得细,有成效。”时隔一年,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召开的领导干部会上,宝桥厂党委再一次被冠以“好班子”称谓。

一个4000余人的工厂,与所有铁路企业一样,共同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同在铁路“两条轨”上生活,面对的同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他们连连取胜,岁岁报捷,宝桥厂成功的道路一时成了同行业和社会各界猜测、探寻的谜。

“我们成功的经验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理论,用政策,建班子,带队伍。决策者形成合力,领导人廉洁勤政,如此就能与职工同舟共济,保证企业挂快挡,上快道,永立竞争的潮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厂长肖春华颇具哲理地回答。“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兴衰在于魂,魂之强弱在于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宝桥厂党委书记曹连生接着补充道:“企业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铸造好领导班子这个企业之魂,我们正是坚持用党的政策调众口,用各项制度做保证来实施铸‘魂’工程的。”

为了铸好这个“魂”,宝桥厂的领导班子形成了“职责上分,目标上合;工作上分,步调上合;制度上分,思想上合”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厂长抓生产经营,主动与党委书记勾通;书记抓党建,主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在宝桥厂干部职工思想上有这么一个观念,那就是厂长、书记没有大小之分,都称为“党政一把手”。“一把手”不仅仅是称呼,而是有名有实。厂长出差开会,工厂的全面工作由党委书记负总责。书记外出,工厂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厂长同样责无旁贷。其他班子成员亦是遇事勾通情况,谁外出办事,向书记、厂长说一声,回厂后又及时反馈信息,交换意见。大家说,这不是权大权小问题,是制度规定的要求,也是个组织观念问题。

配合中互相尊重,工作上互相补台,而在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他们却做到坚持原则,集体讨论,科学决策。1995年,工厂灵敏地捕捉到广东汕头市要建一座跨海大桥的信息。这么大的工程工厂过去从未干过。不但技术复杂,施工环境较差,而且难度大,投入大,干还是不干?厂长及时与书记勾通,交换意见。党委认为机遇难得,立即召开扩大会,让大家进行广泛讨论和利弊权衡。经过充分分析论证后认为,承揽此桥对工厂扩大市场和长远发展大有裨益。于是,厂长肖春华等厂领导带领人员及时跟踪,调研分析,广泛接触,经与几家实力较强的企业的几番较量和竞争,终于拿回了合同订单,既为工厂走向市场摸索了经验,又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

“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有双向思维的能力,做行政工作要有政治头脑,做党务工作要有经济观点。”宝桥厂的书记、厂长如是说。言必信,行必果。在抓管理、抓经济上集体决策,共同负责。而在干部的选拔使用这一热点、焦点问题上,他们照样按制度要求办,行政不越权,党委不施压。为了确保工厂选聘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质量,党委坚持有目标地进行培养,在实践中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指路子,使他们尽快成熟。多年来,在工厂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使用上,都是在厂长、书记协商提名,经过干部部门考察后,提交党委扩大会讨论决定。由于政治上严格把关,工作上经常督查,素质上多方提高,使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去年,在对全厂152名干部的民主打分评议中,全部合格。其中,60%达到优秀。

近年来,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厂长成了许多社团、社会争聘的对象。不答应影响关系,受聘了又实在难以应酬。曹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积极为厂长分挑社会事务重担,并以厂长同样具有的权利认真抓好教育、扶贫、体协、公关等社会工作,既保证了厂长全身心地投入生产经营,又保证了各项社会事务活动的均衡、有益发展。工厂的教育、扶贫等工作都受到省、市的好评。

下基层,解难题,跑市场,抓信息,更是党委领导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和义务。一度时期,工厂个别重点班组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驰,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党委书记同厂长一起带领有关人员,深入班组,蹲点整顿。在学文件、谈思想中讲道理、谈危害,在同劳动、整改中建制度、交朋友,很快扭转了这些班组的落后面貌,也与职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针对一度时期社会上婚、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厂党委研究做出婚事、丧事新办两个八条规定,厂领导带头从自己做起。1994年和1995年,厂长肖春华、工会主席田庆连先后给女儿办婚事,率先垂范执行工厂规定,一不要车,二不请客,利用星期日悄无声息地为女儿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尤其是厂长肖春华,去年老岳父去世,未通知厂里任何人,第二天就将老人火化安葬了。

“党委把关不迷航,领导务实闯市场,群众拉车不松套,上下一心奔小康。”近些年,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厂里的钱多了,手头宽松了,有人建议厂领导装修一下办公室。可他们认为,装修的好了容易脱离群众。至今工厂领导仍在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使用的是七十年代的木桌子。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厂为群众办的“心桥工程”。他们投资20多万元,对已“公寓化”的单身职工宿舍进行了改建、扩建。去年,又投资2000多万元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500多户职工住宅拔地而起。为了改善班组“职工小家”的条件,厂长肖春华冒酷暑对工厂7个主要车间的50多个班组“职工小家”情况作了调查之后,拨出11万元为全厂班组小家统一配备了电扇、桌椅、暖水瓶,给生产一线女工配备了专用洗漱桶,为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空间。

领导尊重职工,为职工分忧。职工关心企业,为企业奉献。“八五”以来的6年间,全厂职工提合理建议千余条,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全厂实现双增双节3000多万元。 (吴卫民)

上篇:旅客突发心脏病携力抢救排险情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3/19980326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3/26/24823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