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水县城,有一位能人叫郭辽东,他靠着拼搏走出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强者。事业成功后,他又把爱心献给了下岗的兄弟姐妹。
郭辽东,14岁就参加了工作,成为县木器社的一名徒工。从那时起,他先后因工作需要走过四五个单位,每到一个地方都闪闪发光。在修筑西韩铁路时,他被抽调到筑路大军中担任木工技术总负责。西韩铁路竣工后,他回到木器厂,搞技术革新,发明创造,连年获得科技一等奖。物资局办木器厂,他出任厂长,白手起家,创下了几十万元的家业。教育局勤工俭学,他担任公司经理,承担了全县中小学桌凳的加工任务,到县剧团他自制道具,集设计与技师于一身,制作的布景令观众耳目一新,使濒临绝境的剧团重获生机。后又到二轻局办工厂,搞录像,使秦乐工业公司红红火火。那年,他又创办开了个体木器厂。没有资本,他托人贷款2000元;没有地盘,挪出自家的屋子当厂房。硬是靠着适销对路的产品使厂子发展、壮大。从两个工人发展到50多人,从一间房子扩展到占地3亩的厂房;从2000元的贷款创造出40万元的资产。此后他又办起了麻网纺织厂,安置闲散劳力100多名。1990年,郭辽东又筹措资金45万元,在远离县城的李家卓办起砖厂。1992年,他投资70万元,在李家卓又办起了煤矿。3年后,他再投资70万元,增打一眼新的煤井。如今,郭辽东所建的两矿一场,拥有工人260多名,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年产值近200万,年创利税50多万元。
作为3个企业的总老板,他已年过半百,膝下有一子一女,他们也都有了各自的工作,老郭完全可以安享清福了,但他没有。他理解、同情下岗职工的苦衷,多次为他们排忧解难。木器厂的老黄,那年厂里失火,把他烧成残废,上不成班,厂里每月只给不到100元的工资,妻子离了婚,家里留下年迈的母亲和他的两个孩子,生活没着落。郭辽东办厂后,专门给老黄设计了一套工具,让他在厂里上班。打那以后,老郭走到哪里,就把老黄带到哪里。10多年了,他一直把老黄看作自己的战友和兄弟,从生活上给予体贴和关照。何久长曾是蒲白矿务局安检室的技术员,下岗后,来到李家卓煤矿,郭辽东给他每月1000元的工资,不但使他很好地安排了全家的生活,而且还供养了3个子女上完了大学,矿工老马,从东风矿下岗后,在辽东办的矿上上班3年,总收入3万多元,家中盖了新房,买了彩电。
据统计,自郭辽东开办木器厂以来,已先后为140多名下岗职工其中含残疾职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在他安置的下岗职工中,除有木器厂、东风矿、凉水泉矿等10多个县办企业的下岗职工外,还有不少来自西安、大荔、铜川、渭南等地国营企业的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老郭的原则是对下岗职工优先安置,待遇尽量优厚,帮助他们走向富裕之路。去年,他又算计着在近几年建一座下岗人员娱乐宫,一俟条件成熟他就要圆这个梦。 (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