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扶
近年来,人才市场的活跃,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众多的企业有了自由选择人才的余地,也为许多求职者提供了就业便利。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有些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打着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牌子,所作所为却并非其然。
据笔者参加的几次人才交流会所见,大多是购票入内(在此笔者对人才交流这一形式及组织管理者无可厚非),打着招工用人牌子的用人单位很多,求职者也络绎不绝,人拥人,人挤人,场面甚为热闹壮观。但有些刚一开始就说招满,有些条件又甚为苛刻,虽标牌上没有明示,但实则只限女性,而且身材容颜俱佳。转上大半天,口干舌燥,累出一身汗,但见凡女者众,才貌双全的美女有几多?心里很为那些平凡的女子不平,所幸,笔者乃一介野夫,描准几个专业适路的单位,递上事先复印好的身份证、毕业证和简历等能说明自己才能的材料,满怀信心地一一填写过登记表,然后回家按要求等待佳音。结果事与愿违,一个回音也没等到。这不只是不才一人的遭遇,问过周围的许多去应聘过的朋友都有同感同遇。后来,据知情者说:有些企业和用人单位,在那竖牌招兵买马,实则早已内招了熟人或关系上的人,这样做其目的无非是想得到劳动管理等部门的一些绿灯。也有些企业或用人单位,只招持有下岗证的,其它一概不招,这样好为上级和社会报告自己的成绩,结果,招去时间不长,因故辞退的现象也有。还有个别企业或用人单位,纯属为了自身的形象,花少量钱,竖个牌子,在千人万人面前亮一回相,做点广告宣传,发些宣传品,除此,压根儿就没打算招进几个人……
凡此种种,不知是真是假,不才不敢妄加评论,但有一点应该是清楚的,包括不才在内的大多数买票进去的求职者,不是为了赶什么场面,是为了真正找一份工作糊口生活,因此一旦遇上那没有诚意的“聘家”,耽误和损失的就绝不是几张复印件或几个门票钱。所以这对于每一个求职者来说,他要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你企业需要人,他就去到你的门下竞争求职应聘;你企业不需要人,他也就不会在你身上下功夫浪费时间,你也就别对社会玩那些虚的花架子。因为这对于每一个用人单位你们应该体谅,求职者的身心本来就比较脆弱,他们是经不起那么多的无谓的折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