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强者脚下路自宽

——记长安县下岗职工宋新利

2023年10月07日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境,如何逾越,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是下岗职工宋新利对自己历经坎坷重新择业的深刻体会。

年届不惑的宋新利,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进过剧团,到过钢厂、木器厂。1987年,长安木器厂处于困境,他连仅有的四五十元工资都难以保证。当时30岁的宋新利,妻子没有工作,还要养活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难以维持。在那段日子里,宋新利很苦恼,日夜寻思谋生之路,最后商定到街上摆地摊。他拿出家中仅有的40元钱,到西安康复路进回一些小商品,妻子第一天摆摊,由于没摆在规定地段,商品被全部没收,夫妻俩欲哭无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天,一位朋友来到宋新利家中,说有一份加工蓝田玉球盒子的合同,想与他合作完成。听到这个消息,宋新利从懊丧中看到了一线希望,毫不犹豫地答应合作。合同签订了,但买材料没有资金,加工没有场地,技术上更是一片空白。他只好四处筹借资金,又到市场买回成品盒子拆了又装,掌握制作工艺,他租住的仅有14平方米的房子就成了工作车间,家里地上、床上、案上都成了工作台。经过半个多月的昼夜赶做,盒子终于如期交货。当他用颤抖的双手从货主手中接过2500元现金时,激动得心里直发酸。初次成功的甜头,使宋新利对自己充满信心。为扩大与厂家的合作,他对制做的锦盒,从花色上不断更新,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使产品质量和信誉不断提高。他制做的锦盒不仅远销北京等地,还深受外国友人青睐。

随着市场的变化,锦盒销售受到制约。宋新利又寻求新的渠道,主动到西安美术学院、西安电影制片厂、中拍公司、西北饭店等单位联系业务,承担了部分道具制做、美术装修和会场布置等任务。1993年,宋新利通过市场调查,看到刻字、制做牌匾在长安县城较少,就发挥自己曾在木器厂学过刻字的特长,租用了长安商场东侧的一间门面房,挂起了刻字、制做牌匾的牌子。过了不久,根据市场需要,又增加了零售音像制品。

近年来,宋新利经济收入不断提高,日子好过了,他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坚持订阅《读者文摘》等多种报刊,从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他还发挥自己娴熟交谊舞的特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近3年来,先后为县城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举办交谊舞培训班28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了。1997年5月,宋新利协助县总工会成功地举办了“喜迎香港回归,首届职工交谊舞大奖赛”,在县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个人也成了县内小有名气的新闻人物。在1997年10月举办的再就业经验交流会上,宋新利的成功经验,在全县下岗职工中受到广泛好评。

说起自己10年来的经历,宋新利深有感触:“下岗虽面临许多困扰,但也是一个新起点,只要自强不息,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田亚军 王润年)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0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02/24842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