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公路管理段有职工222人,肩负大巴山216.7公里高山公路的养护任务。近几年全段职工把便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一项追求,用真诚和奉献谱写了一曲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动人篇章。
熊春平救人不留名
去年7月20日,西乡县个体户司机张国银、赵明发捧着一个“危难显真情,西镇传美名”的锦旗和礼物赶去镇巴段寻找熊春平,通过张,赵两人的叙述,人们才知道熊春平的救人事迹。去年2月26日,西乡县个体户司机张国银、赵明发出车去镇巴途中,不幸把车翻下西镇路45公里加300米处的山沟里,正在上班的杨家寺道班班长熊春平见出车祸了,便立即组织道工,把伤员从山下背上公路,送往医院抢救,挽回了两人的生命。今年4月,熊春平从杨家寺调往大毛垭当班长,不忘救命之恩的张国银,赵明发赶到镇巴段寻找不遇,又去大毛垭,热情赞谢养路工舍己救人不留名的高尚精神。
丁丙元贷款修桥
丁丙元是镇巴段工程队技术工人,今年春天,他才还清自己贷款修桥的债务,为修好便民桥划上圆满的句号。
丁丙元家居离镇巴县城10余公里路的小洋乡,家乡3000余村民祖祖辈辈涉河不便。1990年镇巴县发大水,两名学生和一名外商被河水冲走,看着乡亲的企盼和时而有人落水的悲惨场面,丁丙元不顾自己上有父母下有弱儿的困难,拿出10余年积蓄8000元,又卖掉一窝猪仔,贷款20000元,凭自己在公路上学到的修桥手艺,义务投劳,全员全家,组织村民修桥。曾被选举为省人大代表的小洋乡人程文彦捐10吨石灰相助。半年时间就修好了桥。从此再也没有行人落水事情的发生。小洋乡人为纪念丁丙元的功绩,把桥命名为“丙元桥”。丁丙元虽然过了10多年的苦日子,但是他说:“为家乡人办点有益的事,是值得的。”这座承重10吨货运的便民桥,成了小洋人民的幸福桥,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养路工的无私情怀。 (王述敏 王再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