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彦
被誉为岚皋县的“三峡”工程,安康地区首家最大的股份制办电样板工程——花坝电站截流了!
这座原计划两年半竣工投产的花坝电站建成后,装机9000千瓦,相当于全县过去40年所建成的36个小电站的总量,堪称“龙头”电站。
也许有人会问,岚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哪来的那么多钱建电站呢?这就不得不提起岚皋县政协副主席、电管局局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广龙同志。
海广龙是岚皋土生土长的回族后代。
1980年5月19日,他由一名普通电工,被组织上任命为方垭电站第四任站长,一干就是17年。新官上任就碰到一个难题,六口水泥厂二期改造装上的一台耗电130千瓦的球磨机启动不了了。厂长、工人眼看着机器天天在那里氧化锈损,愁眉苦脸,望机兴叹。海广龙满脸愧色,也急了。眼下也只有就现状想办法,挖潜力。便派人先后将两台机子磨损的轴送到四川换成新的,解决了别人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使六口水泥厂价值90多万元的球磨机发出了隆隆的轰鸣声。工人们一时沸腾了。更可喜的是在不增加设备情况下,电量增加了1/3。
这件事,虽然受到水泥厂领导和工人们的赞扬,给海广龙带来了一点欢喜和陶醉,但更多的却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工厂多么需要电哪!我们的电能满足群众生活的需要吗?
1986年出任县水电公司经理的海广龙面对岚皋县电力供求矛盾和水电开发的出路问题,毅然决策小水电并入西北大电网,投资164万元,建成岚皋至火石岩35千伏输电线路及变电工程,为岚皋县小水电规模化建设拉响了前奏曲,形成了以小电自供为主,大电网调节为辅的地方电力体系。为县域经济的腾飞和后期安康库区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开发创造了条件。
这件事,给了海广龙深刻的启迪:“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要有资金投入,海广龙的办法是有资金的项目抓紧上,没有资金的好项目想办法争取上。想起这些年岚皋县电力发展的艰难历程,他感慨万千,深有体会地说:“改革开放为我们指明了发展道路,十五大的召开又为我们贫困山区发展电力事业壮了胆。不走出去想办法,找路子,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评头论足,等、靠、要,就会贻误大好时机。”海广龙凭一腔热血,不失时机地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转变观念,“大胆”地实践着“努力寻找”一条缺钱也能办电的崭新路子。
他创出的第一条路子是:联营办电。1993年以来,海广龙多次去西安、到北京,商谈引资联营事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内地的企业集团取得联系;初步洽谈合资办电意向,并成功地引进资金一千多万元。
1988年,在仅借安康供电局总公司20万元启动资金的情况下,使缓建十年之久的新春电站恢复建设,这个因资金不足而“四起三落”的工程于1991年12月正式发电。装机3200千瓦,完成总投资970万元。
他创出的第二条路子是:股份制办电。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算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齐园、花坝电站、则是海广龙气势磅礴的大手笔。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化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齐园电站开工建设,历时一年时间,于1997年1月完成全部主体工程,装机1640千瓦,总投资920万元,由建设银行支持贷款580万元,企业自筹320万元,创建了安康地区第一个小水电股份制样板工程。
他创出的第三条路子是:以电养电。早在1988年,当一些人还对“一业为主,多业经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政策持有疑义等待观望时,海广龙却坚定不移地挥起了这把“尚方宝剑”。利用行业优势,兼并县农机厂,成立秦南工贸集团总公司,下设三个分公司,开发机电加工业。到1994年,全局第三产业收入达到293万元,实现利税30多万元,共积累办电资金400多万元。“龙头”带活了“龙身”,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壮大了电管局的经济实力。1996年,固定资产总值就达3900万元,是1985年170万元的22.9倍。
引资联营,股份制,以电养电的全方位,多元化,开放型办电思路,为岚皋县电力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事实再次显示出海广龙“大胆利用”,“努力寻找”出路,开拓电力事业建设的超绝胆识和魄力。
目前,岚皋已成为国务院确定的电气化试点县,享受着国家产业政策对能源基建的倾斜和扶持,使岚皋小水电开发有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开发条件,面对这新的机遇,海广龙没被现有的业绩所陶醉。当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率领全局职工迈出了更加宏伟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