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阵痛”后求新生

2023年10月07日

本报评论员

说了已久的压锭大幕终于在我省拉开了。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困境,形势十分严峻。其主要原因,一是重复建设严重,市场供过于求;二是历史包袱沉重,企业负债率高;三是富余职工多,退休人员负担重。为解决这些问题,使国有企业尽快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国家已开始了国企改革攻坚战。要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只有认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路子,除此别无出路。要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在战略战术上就不能平分兵力,四面出击,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而只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纺织工业就是国家确定的这场战役的突破口。

拿纺织工业作为突破口,是因为国有纺织企业的困难在目前国有工业中很有代表性。纺织工业是当前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自1993年以来,国有纺织工业已连续五年亏损,1996年净亏损106亿元,居国有工业首位;1996年全国国有大中型纺织工业亏损企业已达1031户,占全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总数的18%。纺织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也极具代表性。重复建设,总量过剩,棉纺锭1981年到1991年就由1894万锭猛增到4192万锭,11年翻了一番还多,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历史包袱沉重,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2%,比全国国有工业平均负债率高出17个百分点。人员太多,一个人的饭三四个人吃,人浮于事,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如果劳动力密集、亏损负债严重的纺织行业能够突破了,对国有企业整体解困很有带动和示范作用。

为此,纺织总会已把压缩落后棉纺纱锭做为落实国家战略方针的切入点,决心用三年时间压掉1000万锭,2000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使国有纺织企业总体摆脱困境。我省也提出“三年压掉47.64万锭,2000年实现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奋斗目标。

要看到,这既是时代赋予纺织行业广大职工的历史重任,也是纺织工业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省是一个纺织大省,纺织工业在我省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纺织工业扭亏解困的成败对我省国有企业整体扭亏解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又是一个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内陆穷省,纺织企业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困难也更多,压锭调整的难度也更大。但正因为此,我们才要以更强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紧紧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充分用好用足中央对纺织行业的优惠倾斜政策,以赴汤蹈火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地打好我省压锭调整的攻坚战。

我省纺织工业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省纺织职工队伍是一支以梦桃精神著称的作风硬、拿得出、顶得住的英雄队伍。为了打好“压锭调整”的攻坚战,国家和省上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应该说,对一个行业一次出台的扶持政策这样集中,力度这样大,还是少有的。它凝结着党和政府对纺织工业和纺织职工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有着识大体,顾大局优良传统的我省纺织行业的广大职工一定不会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压锭调整”的重任,实现我省纺织工业走出困境,重振辉煌的目标。

不压锭,纺织工业就不能走出困境,压锭就要有大量富余人员下岗分流。三年内我省纺织行业要安置下岗分流人员4.3万人,压力很大。下岗分流人员能否得到妥善安置,是纺织行业“压锭调整”攻坚战成败的关键。“压锭无情,操作有情”。要搞好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一靠政策,二靠感情。政策已经有了,最主要的还是对下岗职工要有感情。有了感情,就会设身处地为下岗职工着想,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的冷暖,用足用好政策,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了感情,才会做到:千言万语做好下岗职工思想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开拓就业门路;千辛万苦实施再就业工程。

感情从哪里来,来自对下岗分流职工的正确认识。一是要肯定下岗职工多年来对企业、对社会是作出贡献的,是有功的。二是要认识到正是下岗职工为纺织企业实现这次压锭限产走出困境付出了暂时的代价,付出了暂时的牺牲。如果这样理解下岗职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满腔热情地为他们的再就业尽心竭力呢?

我们相信,我省纺织工业在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阵痛后一定能够迎来新生。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下岗职工学美容减免培训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08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08/24853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