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建
最近,南郑县青龙河畔爆出两大喜讯:一是以生产黄酒著称的南郑县黄官酒厂牛年人均创造利税过万元,二是该厂“黄关”牌黄酒牛年岁末荣获第四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笔者慕名向厂长李光明先生寻访了“黄关”黄酒的沧桑经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促使粮食连年丰收,当时担任河坝村村委会主任的李光明就琢磨着如何发展粮食深加工。1986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光明见到了当时汉中地区农科所所长赵志杰,两人切磋商定以糯米为基本原料,生产天然纯发酵黄酒。然而谈何容易?历史上黄官虽然曾有酿酒经历,但年久失传,配方从何而来?!村上资金积累几乎没有,建厂资金从哪里筹?!摆在李光明面前的是道道难关……。
不惑之年的李光明壮志不移,于1986年深秋毅然带人南下考察浙江绍兴黄酒酿造工艺,并从绍兴黄酒发祥地东浦镇买来了全套黄酒酿造工艺技术及配方,聘请了两名绍兴酿酒技师,带回100公斤酒曲标本和大量的样水。1986年10月,经过5处取水鉴定,选定在水质极接近绍兴鉴湖水质的米仓山七眼泉引流青龙河边选址建厂。
经过多方筹集,资金、设备很快到位,厂房也在不到两年时间逐步完善,酿造、灭菌、压柞、防腐、修理等多项关键技术也被李光明完全掌握,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骨干力量。他们生产的第一批黄酒顺利地通过了省级鉴定,开始了批量生产,每年以产量、销售额翻番的速度递增,1989年获得陕西省乡镇企业秦龙奖,自90年起又每年销回绍兴200多吨。
成功给李光明以鞭策和鼓舞,使他的视野更开扩了,着眼点变得更高了。为了尽力满足市场需求,创造适合陕南消费者口感、独具西北特色的天然纯发酵黄酒,他求教了许多酿酒老艺人,把绍兴技术与陕南传统酿制工艺相得益彰。1993年以来,先年投资75万元进行了三次重大技术改造,完善了规范化的流水作业工序,从制曲、蒸饭、发酵到出酒各个环节,反复进行了30多次重要试验,相继开发了4个新品种。这些定型产品在山西、河南、西安等省市一直走俏。
目前,具有百万元以上固定资产的黄官酒厂,正以年产千吨黄酒的能力,把米仓山玉泉化为人类健康乳汁,源源不断地奉献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