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健 杨榕
13岁那年,一首《黄土高坡》的演唱成功,赵鸣
再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唱
法。
认识赵鸣,起初是
在陕西电视台的节目中。赵鸣从小随父母生活在陕南的汉中,父母均是工人。赵鸣的少年时代是伴着《黄土高坡》等富有陕北特色的民歌成长的。人是“小江南”的山水养育的,她的歌则是黄土地滋润出来的。
1990年赵鸣在别人的引荐下来到西安,随陕西交响乐团刘嘉林先生开始学习声乐。她嗓音高亢、恢宏,得到刘老师的赏识,认为赵鸣有唱歌的天赋。赵鸣留下了。赵鸣是个好学上进的女孩,每当老师指出问题,她都反复练,练不好就偷偷地流泪,然后再练。
仅仅才学一年,便遇上兰州军区某部文工团来陕西特招文艺兵。这时候,赵鸣矛盾了,究竟是当兵去,还是留下学?她问刘老师,刘老师说:“部队是个大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能锻练人。演员除了理论知识,台上功夫,还需要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当兵对你来说是个锻炼的好机会。”而学艺则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听老师这么一说,赵鸣坚定地走入了军营。
赵鸣深知,一个真正的独唱演员,光凭一副亮丽的嗓子并不算优秀,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才行。从此每到逢年过节,部队野营拉练,她都坚持到一线去为战友演出。
赵鸣身穿战士服,心连战士心。作为一名文艺兵,她感觉只有挑选适合战士的歌,才能和战士共鸣,才能贴近他们。几年来,赵鸣尽到了一个文艺兵的责任,她汗水洒在演出路上,歌声留给各位战友。为此,部队先后两次给她荣记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