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锟
《现代企业报》载,浙江玉环县严格控制部门配车,鼓励干部办公“打的”。该县地处台州市,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年财政收入近3亿元。但这个县认为,配车不如“打的”划算。如今出租车档次高服务好,出差办公既花费小又方便。读罢,不由人击节称叹,连声叫好。
近年,“小轿车问题”街谈巷议,已成为人们说烂了说腻了说没劲了的话题。如同东来西往爬满大街小巷的小轿车一样目不暇接,头昏眼花,洋洋洒洒然车载船装了。善良的百姓为小轿车惊人开支超前消费而悚然,为我有些“公仆”屁股太沉身子太懒而赫然,为滥用公安牌照而愕然,为小轿车司机成为“师级”的特殊阶层以及大量公车私用而忿然……但小轿车的主公们依然我行我素悠然坦然。
“小轿车问题”单从经济核算角度观察,足以令人惊心。一部价值40万的小轿车。五年折旧完,每年折旧费9万元(包括利息)。驾驶员工资差旅费、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约4万元。以上各项费用约13万元。官方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自1992年以来每年有1000亿以上人民币用来购置“公仆”们的坐骑。据测算,仅“公车私用”一项,每年耗资15亿元,比三峡一期工程总投资还多。有的主儿,什么扶贫款、专项款、教育经费、银行贷款……都敢用来购买小轿车,阔绰豪华出行,败坏党的作风,损坏党的形象。从中央到地方拿出的办法不能谓之不多力度不大,但收效甚微。
显然,“打的”比之购车划算得多。“出租车”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绝不会耽搁工作影响办事效率。拥有年营业额8亿元的独资企业——沈阳和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说,养车不如租车,“只是想把员工们挣来的钱用到企业发展上”。这家独资企业仅养了1台“道奇”和2台桑塔那,专用于接送客人的礼宾车。总裁和副总裁均无专车,上班坐公共汽车或“打的”甚至骑自行车。
玉环县时兴“打的”办公,最可置当是其摒弃奢靡腐化之风,开拓俭朴勤谨之气的精神。“历尽前资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鉴于此,其“打的”精神亟须大加褒扬,大力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