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文化瘾

2023年10月07日

文/于国占

说起中国人的文化瘾,这还得归功于“祖宗”。最辉煌的先驱,恐非孔老二莫属。这位久已作古的老头儿“人之初”也不过是个光腚拉差的小儿而已,到后来成为名播四海的大思想家,能从方块字千变万化的组合中,抠出诲人省世的道道儿来,这中间的过程,是不是一定囊萤映雪负薪挂角,不得而知,但后来已经具备圣人风骨的老人,犹遭遇了途中绝粮几欲毙命的磨难,更为凄绝的是竟也被人撵得如“丧家之犬”一般,可见玩文化的不易,由来久矣。吃尽苦头尤言文理到处办学广招弟子散播“一己之见”,也可见老人家痴心不改那瘾头子有多足。后有孟母择邻断杼,一个女流之辈,愣是苦口婆心把个也许会成富绅也许会成豪吏也许会成为小贩的孟轲,“培训”成了舞文弄墨兼耍嘴皮子的文人,东跑西颠,扯着嗓子唠叨他的非非之想,大有教人“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势。不必说开中国文化先河的两位鼻祖当年受了多少洋罪,即使到了几千年之后,也还要被打倒批臭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甚而一度连累得那些多多少少喝过点墨水的,都变成“牛鬼蛇神”。

文化饭虽不好吃,但鼓捣这玩艺儿又好像的确能也出点风头,整点名堂出来,尚可流芳百世。这对一向崇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国人来说,仍不失为一个大诱惑。由是,文化的原野上山坡上河沟里树杈上,才到处挤满了妄想攀上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文痴,跪着的、爬着的、弓着腰撅着腚四处撇敲门砖投石问路的,蜂拥而起挤挤插插都往这上面用一把力气,不成,再悻悻然去干别的。春秋时期,齐国史官齐太史,因仗笔直书崔抒谋杀齐庄公一事,被杀,太史的二弟也不识相,照书“崔杼弑其君”,又落个身首异处。一把小笔杆,三弟四弟接着抡,脑袋也搬了家。没那本事或有本事人家不让干,你就罢手呗!更绝的是,南史氏这位仁兄听说齐家兄弟被杀,跟吃了兴奋剂似的,先筹划好后事,然后也跑去写——你咋的吧?

从古至今,几乎没一个做父母的不望子成龙。成才须由识字始,这是没错的,但指望读书写字能够富贵荣华光门耀祖,就很可笑。“文必先穷而后工”。妙笔生花,那朵小花是多少苦水浇出来的。真写出一摞作品令高山仰止的大家们,当年的际遇,或形同讨饭花子肚子长年咕咕作响如歌,要么不合时宜著作被查禁查封还被人赶得屁滚尿流,历史确也给了文人一点雪后送炭似的抚慰,但那是历史。生活里,穷酸与文人形影相随。

名利场上,文化人近名而远利。古人云:不为五斗米折腰。但相反的情形也有五斗米也许还能站稳,几亩良田,一栋别墅,一个美女,大概要仆伏谢恩了。这从“书中自有……”的古训中便可看出端倪。商品经济社会,有人担心文化事业败,难以构建当代辉煌的文明。此论谬矣,盛唐时国运昌盛经济上也一片繁华景象,而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不少。“物质上富了,精神上就穷了”,历史地看,这个命题不能成立。秦始皇焚书坑儒尚难绝“书袋子”,“书呆子”几张钞票又奈之何?君不见弃笔下海的纷纷回头,君不见王蒙老人弃官又爬起格子么?别怕,虽说中国人智商高,可这样自找苦吃的傻子多着呢,文化的繁荣在后头呢!

上篇:锦瑟尘封画梦难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2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24/2490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