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建立送温暖基金搞好扶贫帮困

2023年10月07日

安康市商业系统下属13个企业,共有职工2730人,下岗职工536人,困难职工301人。由于扶贫帮困工作做得好,企业虽经营困难,下岗和困难职工比较多,但全系统仍然生产正常,职工情绪稳定。

筹集“送温暖基金”

安康市商业系统大多数企业老化、职工多,微利经营,整体效益低下,职工收入相对偏低,困难职工多,企业规模比较小,最大的不过400人,最小的只有十几个人。靠企业自己的福利金扶贫解困,不是顾此失彼也是撒胡椒面,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靠市总工会每年关心慰问救济一点钱,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为此,系统工委会积极向局党委建议,在全系统统一开展筹集“送温暖工程基金”,这可以积少成多,集中存储,保本用息。可以解决部分特困职工的实际问题。建议得到了党委的肯定。为此,局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系统工委会、局办公室、计财股负责人参加的“安康市商业系统扶贫帮困领导小组”。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进行宣传部署,召开了“三会”,即工委会组织召开了企业工会负责人会议;局行政组织召开了经理(厂长)会议;局党委组织召开了党总支、支部书记会议,经过“三会,基本上统一了党、政、工思想认识”。系统工委会在此基础上,又着重抓了三项工作,一是连续召开了三次基层工会主席会,宣传、动员、算帐,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二是筹集办法,根据职工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基数,在岗职工每人按20元筹集,工会会员每人按2元(在工会经费中提交)筹集,企业行政上按在岗职工每人5元筹集;三是筹集时间上不搞一刀切,在系统工委会统一部署以后,允许各工会、各企业用一定时间进行考虑,成熟以后及时筹集上缴局工会,从1996年4月开始,当年6月底就有8个企业完成了筹集工作,12月底除一个单位外全部参加了系统送温暖基金筹集,共筹集基金30256元。

认真做好“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筹集基金对一个企业、一个职工、一个会员来说是很少的“一点点”,但尽管只有一点点,他们也把它一定管理好、使用好。一是制定基金管理办法七条:登记、造册;收款收据不打白条;专款专存不允许拆借;专款(行息、利息)专用;职工个人调出系统或退休退还本金,不付行息;救助对象必须是特困职工(天灾、人祸、意外事故、癌症患者);个人申请,基层工会申报,系统工委会审查后,打条领取,救济到本人手中。二是基金投放升值做到稳妥、慎重。在筹集基金以后,如何使本基金升值,我们考虑最稳妥的方法存入银行,而且存大额的,这样就能多得行息;同时,在系统企业中确因一时资金短缺,但有效益的生意,我们经过反复核实后,也可以将基金借给企业做生意,不但支持了企业的经营,使企业获得了利润,而且企业也比高于银行利率付给我们利息。1997年上半年,市食品厂因准备“中秋月饼”原材料需用十几万元资金,当时银行不贷款,厂里发动职工集资一部分,还是有缺口,厂领导将他们的产供销市场分析情况和资金缺口情况反映以后,经过我们核实,确认基金借给食品厂不但能帮助企业渡过暂时难关,而且还可以得到比银行高的利息,不会使基金产生危险,及时借给,支缓了生产,结果按时还了本,还得利息2106元,一年多时间基金共获得利息近4020多元。在帮困对象上,我们主要救助有特殊困难的职工,1996年底救助了12名特困职工,1997年底又救助了4名特困职工。当我们把“送温暖”基金送到每个特困职工手里时,他们都热泪盈眶,“感谢党、感谢组织”的肺腑之言脱口而出。(王开俭)

上篇:“猴王”百万大奖有得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4/1998042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4/28/24911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