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渭南市洛惠渠管理局按照“抓大放小”原则,对斗渠实行承包、租赁、拍卖等改制试点,吸引了社会资金,盘活了水利资产,加快了斗渠恢复改造步伐。
去年以来,该管理局对斗渠实行“个人出资承包修复经营”、“斗长负责、自行管理、包死基数、自我维持”和“个人租赁经营”等管理办法,吸引社会资金77万元,使荒废近20年的渠道终于修复通水,恢复失灌面积1.2万亩,引水量、灌溉面积、水费收入成倍增加。多年来群众怨声载道、政府十分头痛的斗渠工程改造问题迎刃而解。去年底,该局又将闲置多年的9眼机井拍卖给本局职工,年可向中干渠补水100多万立方米,缓解了中干渠用水紧张矛盾。(杨令青常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