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利息不断降低的今天,居民的银行存款仍然居高不下,令人困惑不已。据最新调查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要“应付将来的意外情况”,显示了都市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
这项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沈阳和西安七城市的3451个家庭抽样调查显示,储蓄依旧是居民家庭最为主要的理财方式,储蓄在人们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3%,储蓄也是1/3家庭首选理财方式。
在列举的一系列储蓄动机中,“应付将来的意外情况”以37%的比例位居第一。这与我们处于体制转轨时期有关。由于中国的改革是不断摸索的长期过程,各项改革方案在不断调整,人们很难对自己的未来和收入支出有一个确定的把握。因此,储蓄便成为人们为应付这种不确定性而不得不采用的手段。此外,都市人“谨慎储蓄”动机强烈,还与中国保险体系不发达有关。在西方国家里,人们应付未来不确定性的手段往往是购买保险。 (摘自《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