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采煤工张彦生!
当矿工会同志把这位未曾开言脸先红的小伙子介绍给我时,我瞬间一愣打量了他好多时,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长串耀眼的光环。而这些荣誉的创造者,却是这样憨厚朴实。
36岁的张彦生,总共只有12年矿龄。就在这12年中,他却用坚实的步伐,诚实的劳动,奉献精神和关心工友的实际行动创造出不俗业绩,名扬百里矿区。
先看看他的简历吧。入矿只3个月,就被推举为小组长、3年后,成了率领65名工友的采煤一区班长;12年间,他连年被评为矿里的先进生产者,还先后被评为陕西省铜川市劳动模范、陕西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十杰。
凝视着创造辉煌的张彦生,联想到当前社会上有些漠视荣誉、轻视工人、鄙薄劳动、不愿吃苦、贪图享乐的倾向,我着力试图从这位著名采煤工身上,探求人生奋力前进的动力。抑或是人生除了钱以外的其它东西。
善良人的心都是相通的。这位高中刚一毕业就进入煤矿,爱上煤炭这一行,干上采煤这个工种的陕北后生,用极其简单明了但又极富哲理的话语破了题。
他说:“去井下,当采煤工,是煤矿最脏最累最险的工种。争着干这种活,对有些人说是不可思议。但咱们把话说回来,这活总得有人干,反正无人下井采煤,煤是不会自己跑到地面上来的。”
张彦生实实在在地说:“现在社会上来钱的路子很多,有些路子也较省力气。鱼但人不能光为着钱去活着、为着钱去干事。人活在世上还得讲贡献,作奉献,还得服从国家需要,尤其我们年轻人,要在大好年华时节,为国家多作贡献。我就是本着这个信念下井当矿工的。我的决心下死了,今生愿当一辈子采煤工。”
凭着当一辈子采煤工,为国家多贡献的信念,张彦生12年间,每年出勤都在355个工作日之上,而且一直是干在最险、最累、最难干的工作面上。
一次,正在318工作面率领全班工友采煤的张彦生,得知区队因一个工作面局部冒顶,把50多根液压支柱和50多根钢梁埋在煤和石块中。为使这批价值3万余元的财产不被埋没,区队采用抬标办法,规定每拔出一根支柱奖励10元,拔出一根钢梁奖励3元。张彦生找到区队长说:“我去拔,但奖金一分钱都不要,我只要求队里给我配上两位能干的助手。”
液压支柱和钢梁已被石头和煤块压死,有的支架间人已无法顺利通过。张彦生率领两名工友,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用手挖、脚蹬、头顶一连干了30多个小时,硬是将全部液压支柱和钢梁拔了出来。而他们的手指和手掌,却全都磨得鲜血淋淋。
还有一次,采区溜煤眼被冒顶后的大石头堵塞。险情如不及时排除,不但影响生产,还会产生溜煤眼下跨,发生大事故。为及时排除,张彦生将溜煤眼下面工人全部疏散,然后带领两名工人,用绳子将自己捆住,吊向30多米深的溜眼底,打碎了石头,排除了险情。
讲贡献,作奉献,是张彦生奉行的基本信念。而正是凭着这种信念,他在矿山的12个春秋中,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坚实有力。在井下,他险活脏活抢着干是为了作贡献、讲奉献。上到地面,全又凭着平时积累的全班工友家庭生活备忘录,挨门逐户家访。
谁的爱人快生孩子了,谁家老人因病住院了,谁的孩子要过生日,谁又和妻子发生了口角,一班之长的张彦生都心中有数,并逐一登门,或送医院、或祝贺、或调解。工友楚福来因公眼部受伤,张彦生多次去医院探视,又几次到楚福来家中,帮助楚患病的妻子于家务,还悄悄放下130元钱供他们用,感动得楚福来伤未痊愈,就要求出院,争着去上班。张彦生对此作法,讲得更干脆,他说:“解除了工友的后顾之忧,工友们就会更多地为国家作贡献!” (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