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十三年后,这里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大型发电企业——陕西省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每每谈起这一巨大变化,人们便不会忘记在蒲电建设的历程中,公司总经理刘长林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率领着蒲电人顽强拼搏、闯过的道道难关:1996年一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并移交试生产,在为期半年的试生产期累计发电9.08亿千瓦时,创造了全国同类型基建达标机组试生产期发电量最高纪录;1997年全年安全生产纪录达374天,提前4天完成年度计划发电16亿千瓦时,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实现年度发电任务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在1997年底提前实现了二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
催设备,赶工期,不辞劳苦
蒲城发电厂是西北电管局首家涉外工程,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工程总进度,一号机组和二号机组分别应在1992年和1993年投入试运。可是由于罗马尼亚国内政局突变,供货拖后长达4年6个月,致使蒲电建设工期一拖再拖。
为了敦促罗方交付设备,刘长林心急如焚,他先后6次赴罗马尼亚,多层次地与罗政府和罗动力外贸公司谈判,经过不懈地努力,发电机定子、主变、启动变等大件设备,终于在1994年抵达天津港。为了使建设工地急需的大件设备尽快运往工地,刘长林马不停蹄地奔波在港务局、铁路运输部门进行协调,迅速让货船靠港、起吊;铁道运输部门用国内最大车型D—35车辆装运大件,确保大件安全运行。
1995年9月,当施工现场急需的电缆、四大管道及酸洗管道抵达天津港时,泊锚等待进港的船只有上百条。为了使装载蒲电设备的船只尽快靠港,刘长林去北京找国家计委、经贸委、交通部请求帮助,只用了两天时间便拿着红头文件匆匆赶到天津港组织多方力量,快卸、快装,改用34辆汽车昼夜兼程地赶往工地。为本来就被耽搁的十分紧张的工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抓安全,重管理,事事垂范
1996年9月,一号机组移交试生产后,刘长林组织厂有关部门制定了《确保一号机组安全稳发的技术措施》要求生产运行人员系统地学习部颁“电力安全工作”等四个规定,完善了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室,强化安全工作的三个体系,即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察体系、安全考核体系。1997年5月,对一号机组进行为期一月的项修,除小修标准项目外,完善和重大消缺项目150项。通过项修,基本消除设备泄露点和运行缺陷,电除尘及负压系统基本达到长周期运行,低加投入率100%,高加投入率80%以上,主保护投入率100%,正确动作率98%。1997年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工作,蒲城电厂实现了“三无两减少一达标”的奋斗目标。
随着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刘长林狠抓企业经营管理,在全厂开展了以“整顿思想作风,夯实基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全面整顿工作。他要求“全厂戒烟,从我做起”。制定了全厂性管理制度29个,修订了全厂各部门职责,制订了388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之后,又拟定了《蒲城电厂厂区十大禁令》,为全厂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强化企业的经营机制,在全厂建立了以计财科、燃料科、供应科等部门为主体的生产核算体系,从不同渠道挖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强化资金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上,他们一方面争取开行、地方计划资金到位,另一方面履行合同管理办法和审批程序,做好已完工程的决算审查,控制工程费用支出。通过每月一次资金平衡会,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推行定额管理,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最大限度的控制资金的使用用途。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寸步不让
1993年,蒲城电厂与北京中技公司结算罗马尼亚设备海运费时,发现中技公司对同一类型的设备海运实行不同收费价格。为此,刘长林与中技公司进行了多次艰难地谈判,在国家计委、电力部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中技公司终于承诺将11~20船的海运费,由每吨312美元降到82美元。仅此就减少海运费4804.19万元。
1993年4月,承运蒲电工程急需设备的德国“高萨”号货轮,在罗马尼亚康斯坦定港被一艘进港轮船撞裂了2号舱,致使1600吨设备被海水浸淹。部分设备、零件被海水腐蚀已不能使用。他多次向中技公司联系索赔,最终获得保险公司赔偿款550万元。
1996年,蒲城交通费征稽所不让电厂拉灰车辆运行,要求缴纳车辆购置附加置、公路养路费。为此,刘长林带领厂法律专干多次奔波于省政府、国家财政部、交通部、电力部等有关部门之间。最后,国务院法制局以国法函(1997)118号函对此明确答复:拉灰车辆,不属于车辆购置附加费和公路养路费的征收范围,不应当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和公路养路费。保证了拉灰车辆正常运行。
依靠职工办企业事事关情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对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刘长林同志能够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识,利用职代会、联议会等形式,鼓励职工参政议政。为方便职工就医,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刘长林提议为卫生所购置B超机、x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公司集资兴建了5栋家属楼;为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公司为职工安装了闭路电视,可接收40套电视节目,建设了职工俱乐部,为创建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厂行政投入300万元绿化、美化厂区环境,使蒲电遍地芳草,四季如春。每年春节,刘长林总是和厂党政一班人深入困难职工家庭,把集体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里。 本报通讯员 李锋 赵月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