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秦岭南麓乾佑河东畔的中年农民陈玉亮,从此再也不会望河兴叹了。
陈玉亮夫妇有3个孩子,他家所在的镇安县东坪乡农科村村小学,只开班至3年级,孩子稍大一点,就得转学到河西的乡小学,但河上几根木头搭成的便桥很不好走,孩子过河令人担心。况且一遇洪水,这桥就荡然无存,绕道过河需翻山过岭走上十余里,很不方便。
现在,河上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筑成的永久性大桥,桥上可跑二十多吨的载重汽车,陈玉亮和全村60余户300多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桥,是在此参加西康铁路大会战的铁二局五处修起来的。
五处九队的施工点正好在农科村。他们驻扎下来后便发现,这里坡高土薄,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艰苦,祖祖辈辈就希望河上有座像样的桥,苦于没有经济能力架修。现在在这里施工,首先需要解决的也是桥。按常规,用钢管搭座便桥就行了,一座桥不过花个三五万元,工程完后还可将钢管拆走,工程预算也是这样安排的,可是面对眼前这种情景,五处的同志毅然改变主意,决定把便桥修成永久性桥,工程完后作为扶贫桥留给当地群众。然而,修这么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桥,成本也得花三四十万元,只有靠打紧安排,精打细算,在工程成本中消化这笔经费。
像九队工地所遇到的这种情况,其他三个工程队也同样都遇到,于是,五处在乾佑河上,一口气建起了4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大桥,总长273.7米,总共花了148.89万元。 (谢洋斌 肖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