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是金子总会闪光。
她,隋建华,今年27岁,陕西宝鸡供电局市区供电分局技师,最近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1997年度全国电力系统技术能手称号。喜讯传来,人们在赞扬她夺魁的精湛技艺的同时,更赞美她在拿到金牌前后的不平凡的、闪光的事迹。
隋建华是原西安电力技工学校87级电专业班学生,1990年毕业,校表工。初涉此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下班后仍沉浸在书海。她四处请教,博采众长,苦练基本功,1991年11月她便被推荐参加宝鸡局技术比武。
小隋虚心学习老师傳的好作风。班上同志说,建华能吃苦,她们忙不过来时,只要说一声她会马上帮她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事。峰谷差分时电价计量的“复费率表”编程麻烦,她钻得深,摸得熟,几乎包揽起来。她的活只好中午不休息干。即使遇上冒牌表和坏表也不放手,直到修好,没有误过对外承诺的6天校表时间。
隋恒春是建华的父亲,60年代毕业于孔子故乡山东曲阜的师范学校。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的家是严父慈母。他常教育孩子,干什么事要干就干出个样子。一次,他去技校看见孩子上钳工实习课手被锤子砸得红一块紫一块,肿得老高。他心里发酸,疼爱小女儿。但是,脸部表情却很冷静,“砸,千锤百炼能成钢,手不砸几下能练出本事来?”建华擦了一下眼泪,咬着牙,握着錾子叮叮当当又砸起来。隋老师拿出建华当初做的小榔头说:“这原本是一块45号圆钢,她锯割、錾切、锉削后就成这样。”“了不起,像老师傅做的一样!”看着光亮精巧的榔头作品。不由我心里一动,隋建华的成功也许受益于这一“课”
1988年8月,她和另外两个同学被学校从160多名学生中选拔出来参加“全国水利电力技工学校钳工比赛”。选手看着图纸,把一个毛坯钳、锯、錾、锉、钻、镶一次过,不能回手。左右坐着裁判。建华生平第一次经这么严肃的场面和严峻的考验,她增了见识长了胆,为以后的赛事垫了底。
雷宏庆是建华的爱人。他憨厚朴实,为支持建华工作,承担了母亲的角色。我问小雷,他认为建华最可爱的品质是什么?他抿嘴笑着只说了两个字:“踏实”。他说,建华是副班长,既要给班长当助手,还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非常辛苦。她班9个人,年龄都比她大一轮多。听说她待大家像对兄长和姐姐。为了大家的事,她常常择开孩子亲她抱她的手匆匆而去。她有理想,函授学习陕西工学院供电专业。入学考试前复习高中文化课,8个多月风雨无阻。她学得很苦,每天晚上没有睡过好觉。岳母疼小外孙女,只好搂着孩子睡。
看着温文尔雅,婷婷玉立的隋建华我问道:“听说你参加国家级电力系统电能计量专业工人技术比赛时竟然举手发问,当时心情如何,情景怎样?”隋建华不假思索地回答:“心里像打鼓,急得人快要飞起来似的,从来没有那么紧张过。”她说,比赛有5个网局,一家两位选手参加。10个赛台,一字排开。两个裁判坐两边,两米多远的红线外挤满了热心的观众。比赛项目是拆装一只单相电能表。巴掌大的表,东西真不少,零件有近百个,拆和装都得按顺序进行,工具亦不能使错,更不能掉落地上。建华说,粗者难,精者易。这功夫她练就了,那天拆时特顺,眨眼间已“解剖”完毕,安装发现表的电压磁铁倾斜,系固有缺陷。判断缺陷确实凭真本事。若错判,耽误的时间要全给自己计,必败无疑,这使急切切站在一边观看期盼自己旗开得胜的网局领导和领队大失所望。避开风险,默认原错,又不甘心。在两难之中,这举手的份量真是重过千金!类似于邓亚萍一球定“乾坤”。它不仅需要过硬的本领,更需要临场不慌的胆识和敢于拼搏的勇气。
听着素不善谈的隋建华一番生动感人的“历险记”,我打心眼佩服了这位年轻人。我问她:“当时给部里领导表演就那么有把握?”她胸有成竹地说:“自信是成功的动力,知识荣誉来自群众,我应该向领导和群众作真实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