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虽然“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理念人们已经熟稔,虽然“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但是,现实生活中企业家明星、影视明星还是许多人心中的崇拜之“星”,被树为楷模的普通劳动者总离大众的生活存在着距离。作为工人报的编采人员,这一景况让人于心不甘,我们在心底藏着一个梦:什么时候,能用手中的笔墨和着满腔热血树起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工人明星!
机缘在“五一”节降临了。在全省职工额手庆贺10位来自生产一线的工人当选陕西省“十大杰出工人”之际,我们应读者要求,也在将愿望变成现实:让记者走进“十杰”职工之中,感受他们的工作环境,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叙简介材料背后的真实故事。以后陆续刊发的这组走近“十杰”职工的报道,如果能让你缩短和先进人物距离,在感受平凡的同时,心灵还有一丝触动,那么可以说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了。
一踏入西北国棉一厂有梭织布车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紧张繁忙景象。轰鸣的机器声振耳欲聋,漂浮的棉絮花四处飞舞,乙班五组34岁的值车工宋桂萍正在织布机间认真地巡回,过道里的人来来往往穿梭忙碌着,她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身边的织布机。
宋桂萍看的是边车,谁能想到,就是在这号称“老虎岗”而无人愿干的边车岗位上,她竟连续干了9年,共超产坯布10万多公尺,名列全车间同品种值车工榜首。
1981年,接替母亲工作的宋桂萍走进西北国棉一厂有梭织布车间,开始了值车生涯。“既然干了,就要干出个样子。”她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犟劲和对养育了自己18年的这块热土的挚爱,很快闯过了结头关、开车关、机台管理关,成为全车间的质量能手。1989年,乙班五组与六组换车,新机台出现了没人愿看的边岗。边岗靠过道,温湿度变化大,离喷气布机仅一道之隔,干扰大,飞花多,以前在此岗位上的值车工从没完成过计划。为了保住五组厂级文明先进标兵小组和“五一”劳动奖状的荣誉,宋桂萍主动请缨,走上了边岗。辛勤的汗水和丰富的经验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她第一个月就超产1000多米,“老虎岗”在她手里变成了“奉献岗”。1993年,五组又和二组换车。在纺织厂有条不成文规矩,边岗换着干,扣钱扣大家,不能让一个人背“黑锅”,组长打算把宋桂萍放到中间岗去,可她一想,自己已经干了4年,有经验,最终还是上了边岗。从第二个月开始,她就月月超产,排在全车间同品种值车工第一名,这样一干又是5年。
这9年可真不容易。刚上边岗时,由于工作量增加了许多,7分钟一个巡回,一个班下来就要走几十里路程,宋桂萍一回到家,就开始睡觉,为的是能把消耗的体力补回来,因此耽误了不少家务。尽管心里很内疚,可她管不了那么多,她一门心思想的是,只有睡好了觉,上班才不打瞌睡。
一天晚上,时针已指向12点半,宋桂萍要上凌晨1点的夜班,3岁的女儿就是哭着不让妈妈走,在派出所上班的丈夫那晚也不在家。看着心爱的女儿,再想到车间的工作,她还是狠心丢下了女儿。等机器正常运转后,她才抽空匆匆赶回位于厂区的家里,这时女儿已睡着了,眼角还挂着泪花,此情此景,宋桂萍心如刀绞,真想放声痛哭。另有一次,正在上班的宋桂萍忽然感到头晕得厉害,几乎站立不住,她心里清楚,自己平时就有高血压,可一直没有时间去医院。等她刚走出车间大门,就靠在墙壁上,顺势滑了下去。工友们及时将她送往医务室,赶紧输液。输完液之后,宋桂萍感觉清醒一些,能站起来走路,又回到了织布机旁。
“你看的是边岗,生产的布却比别人多,这里边有什么密诀?”记者问这位刚当选的陕西省“十杰”工人。
“就是能吃苦,腿勤,手快,眼尖。”淳朴的宋桂萍一笑,“还有睡好觉,家务活少干。”
“那你觉得亏不亏?”
“一个人一个活法,要是没有理想,就干不到这份上。”宋桂萍平静地说。
国棉一厂曾经培养出了工人阶级的楷模赵梦桃,宋桂萍从小就在国棉一厂长大,母亲常讲的就是赵梦桃的先进事迹,而今织乙五组又和赵梦桃小组结成了“姐妹小组”,大家在一块经常联欢、交流经验,赵梦桃对宋桂萍成长过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难怪周围的姐妹们送给宋桂萍一个外号:宋梦桃,“宋桂萍的言行就是梦桃精神的闪光。”她们经常这样说。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