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寅明
多年来,不少作家都在感叹出书难。可是作为影星与播音员的某些名人的书却出之甚易,可说是易如反掌:一本又一本地上市、并到处去签名售书,被传媒炒得甚为火爆。
作家应该说是名人,可名人并不等于是作家。作家必须具有高度的语言与艺术的素养。而有的名人的文化素质甚低,仅凭爹娘生就的一副好模样和一些好机遇就甚为走红而一举成名。成名之后,又羡慕作家的头衔、想名人与作家兼而得之。于是便在作家出书难而出版社急于赚钱的机遇下写开了书。写什么和怎么写呢?作家要深入生活是个苦差事。名人却不必,就写自己。内容不外乎演过什么戏,拍过什么片,见过什么大人物。光凭这些还不能吸引读者,就大写特写自己的隐私,比如恋爱结婚之类。光写这似乎还嫌平淡,便添油加醋地大写特写夫妻吵架、离婚,甚至婚外恋,三角恋,偷情被捉等等,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大肆粉墨登场了。
以上是写什么?其次是怎么写?作家写书要苦坐书斋,搅尽脑汁、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一本书非两三年不能脱稿。某些名人呢,可说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只消三、五个月的急就篇,一本厚厚的书便划上了最后一个句号。而且个别的人不会写,便花钱雇人捉刀,这就更容易了。反正钱能通神,世界之大,那能找不到一个只图利不图名的文人呢?正因为有此内幕,所以读者们每一接触到名人自传体的书,首先就要冒出一个问号,在心头有了防假意识:“这是不是他(她)自己写的呢?”
物以稀为贵。如今名人出的书太多太滥了,也就不“稀”不“贵”了,渐渐地卖不动了,地摊上打对折的、打二、三折的随处可见了。这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作家不能冒充和滥竽充数的。所以说,作家当然要出书,但出了书的并不一定就是作家。时代激流浪淘沙。广大读者的鉴别是无情的。
俗话说,“开卷有益”“文必有补于世”“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某些名人书中的离婚、打架、偷情、骂俏等等的主题是什么呢?把读者引导向何方呢?怎么能作到有益于人和有补于世呢?
某些质量低劣,宣泄名人无聊隐私的书应该不出和禁出,诚如此则读者幸甚,社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