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秦都现象”解析

——秦都区委书记张立勇话说“无下岗安置压力”

2023年10月07日

资产重组是当今中国企业改革的“热中之热”,“安置下岗”则是这场改革攻坚战的“难中之难”。陕西咸阳市秦都区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实践中,把资产重组与劳动力重组统一考虑,统筹运作,赋于“安置下岗”以新思路,即站在解放劳动力的高度来解决“安置下岗”问题,在陕西被誉为“秦都现象”。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秦都区委书记张立勇。

张立勇告诉记者:“以往的误区在于,人们往往只强调了‘物流’,即资产重组、产权交易,只注意到企业所有制性质,结构的变化。”而对“人流”,即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往往置于一种无奈被动的地位叫“安置下岗”。秦都区较为成功的作法之一是“统筹”“物流”与“人流”的运作,以解放劳动力代替被动的“安置下岗”。

据了解,秦都区在企业产权改革中始终坚持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重组。该区共有区属国有企业29户,区属集体企业23户。现已改制36户,组建有限责任公司7户,其他改组、改制和改造企业面达到76%。而在产权改革中下岗失业职工2098人,得到安置1711人,占下岗失业职工总数的81.5%,其中再就业1230人,占下岗失业总数的58.6%。张立勇书记自信地对记者说,“由于秦都区兼顾了‘物流’与‘人流’的统一运作,因此,在本区我们基本上没有‘安置下岗’的压力。”

“在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的同时,盘活劳动力资本存量。在解放劳动力过程中实施劳动力解放的不同措施。”张立勇称这是秦都区较为成功的作法之二。

秦都区共有52户区属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总额50254万,资产负债率达84%为48138.4万元,在未破产和未被兼并之前,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不仅使大量生产设备、厂房、土地闲置,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使大批劳动力也相应闲置。同时,由于旧体制形成的“一次分配定终身”,地缘约束,部门分割等使这批劳动力滞留一处,如制锨厂的工人一辈子只会造铁锨。因此,秦都区在盘活资产存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本存量的盘活,因地制宜提出解放劳动力的不同措施:一是对活跃的劳动力实施激活政策鼓励其挖掘潜能,实行买断工龄、停薪留职政策;二是对年龄偏大的劳动力实施独立一门技术的强制培训,使其进入再就业安置和带资渠道,成为个体老板或“股东”;三是对年老病退的劳动力实施退养与社会保障统筹。咸阳机制锨厂被秦都区农机开发总公司兼并后,一部分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后进入社会自谋职业、寻找到劳动力最佳结合点。一部分处于待岗状态的职工逐步接受了军事、新理论、新业务技术及新经营思想的强化培训,在竞争机制下重新就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不仅使这批凝滞的劳动力在生产资料的盘活中实现了新的自我发展,而且使劳动力资本存量一下子活了起来;并且使劳动力要素,在新的领域实现了保值和增值。

“解放劳动力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的择业观念,这是秦都区较为成功作法的之三。”张立勇如是说。

在秦都区采访,记者感觉到被解放的劳动力就业思想十分活跃,择业观念明显变化。一是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就是就业。咸阳工贸公司破产后,在职420名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现有约150名职工从事家庭编织加工业;咸阳第一运输公司破产后,76名职工买断工龄,这些职工全为驾驶员,都找到了新的职业。二是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训练有素的工人成为民营和乡企的首选目标。咸阳安平集团老总王安平认为大工业化使工人得到有素的训练,他们的纪律性、专业性以及他们当中的技术管理人才是我们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我们几乎不用进行更多的培训、额外花费大的投资他们就可以上岗了。三是创造了一个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大环境,拓宽了劳动力就业的视野。秦都区贾副区长告诉记者,过去每到4、5月份,安置军转、毕业等人事安排的旺季找我的人就不断,收到要求关照的条子不下几十张,而今年到现在,我仅收到一张条子,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们择业观念拓宽了,观念改变了。

“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是劳动力,劳动力的解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点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重组。”张立勇最后的话耐人寻味。《香港商报》记者张轲军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5/1998052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5/27/24990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