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出台优惠政策 开发治理结合

“五荒地”成为商洛的摇钱树

2023年10月07日

本报讯 商洛地区在“五荒地”开发治理中充分利用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投资、投劳、管理、权益之间的矛盾,有效地调动和保护了干部、群众的开发积极性,大大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子。截至目前,全区流转“五荒地”173.07万亩,其中拍卖“五荒”70.68万亩,租赁22.08万亩,承包山地52.43万亩,兴办集体林场、绿色企业1416个,经营面积19.78万亩。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人均不足一亩田,但有十亩山。面对这样的区情,商洛地区“八五”以来就下功夫在山地上作文章。1995年,地委、行署发布了《关于大搞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主导产业的决定》和《实施细则》,各县也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干部群众投入山地开发的优惠政策。在各种优惠政策的调动下,全区几年来大搞“五荒”地开发治理、发展主导产业已收到明显成效。一是规模开发“五荒”地,建立了高标准经济园林。据统计,全区累计投工1551万个,投资1695.42万元,开发建设经济园林116.52万亩;二是发展主导产业,围绕果、畜、菌、林、药、桑重点抓了60个基地试范乡,建立各类示范基地1345处,发展了以核桃、板栗、肉牛和食用菌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山地开发已成为财政扭补、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区利用山地开发兴办农民致富工程2005处、20.1万亩,村组减负工程1139处、25.52万亩,乡(镇)财政扭补工程453处、18.53万亩,地(市)机关创收工程416处、7.44万亩。给“五荒”地开发赋予了新的内容;三是吸引一批区外资金,开发“五荒”地招商客户达67户,吸引资金3890万元,兴办配套项目29个,开发面积19.5万亩;四是兴办龙头企业,使主导产业开始走上了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模式,全区共兴办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龙头企业170多个,年加工农副产品可增值2亿多元。如镇安的板栗食品厂、巢丝厂、商南县的茶叶联营公司、山阳县化工厂、商州市食用菌开发公司等。这批龙头企业的兴起,进一步加快了全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郭军文)

上篇:没有了
下篇:白水企业改制进展顺利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5/27/2499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