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文龙
1998年3月7日下午2点,我找了一个精通英语的朋友来到了辽宁大学惠星楼8楼一间堆放清扫用具的房间(那是初天的母亲在学校当清洁工的工作间),小初天正在房间里读书。破旧的桌子上有几本文学名著,我顺手拿起了英文原版的《大卫·科波菲尔》和《战争与和平》交给了朋友,我的朋友随便翻开其中的几页让小初天读和翻译,结果我的朋友连连点头:“小初天的英文水平可以胜任一个好的翻译。”我的采访就是这样开始的。那天下午,我与小初天和他的父母交谈了几个小时,终于搞清了这个小神童的成长经历。
小初天3岁那年春节,父亲初维田和母亲张金华领着他去给姥姥、姥爷拜年,那一天小初天的几个表哥表姐们正在下动物棋,小初天站在一边,看了两盘后,便要和表姐下棋,表姐想哄小弟弟玩一玩,就和他对上阵了,结果,表姐竟输给了他。在一边看棋的表哥不服气,也和小初天下了一盘,结果也输了。全家人都夸初天是小神童,只看过两盘棋的3岁的孩子,竟赢了经常下棋还比他大五六岁的表哥表姐!
那时,小初天家住在黑龙江省宾县新甸镇新阳村,那里是个离城市很远的山沟,父亲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妈妈在家务农,一家人平平静静地生活着。可就从小初天3岁起,这个家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了。
回到家后,小初天就磨着妈妈要动物棋,买回了棋,可小朋友和父母都下不过他,他就觉得没意思了。一个月后,小初天看爸爸跟小学里的叔叔们下象棋,看了几盘,第二天又磨着妈妈带他去学校,给要输棋的爸爸支招,结果爸爸反败为胜了。于是,老师们都起哄着要和小初天下棋。那时,小初天刚3岁,还不认识棋子上的字,可他竟在一周内把所有的老师都赢了。老师们夸小初天是小神童,都说这孩子要是好好培养能有大出息。
这时,小初天的父母也觉得应该好好培养孩子了,张金华是个高中毕业生,她就自己教儿子。她让小初天学识字,就从象棋上的字学起,小初天不到3天,就把棋子上的字都认下来了。张金华又用棋子来教加减法,结果,几天下来,10以内的加减法,小初天也运算自如了。张金华非常高兴,她又从有形象的东西教起,像树、草、牛、马、房子、锄头等等,这些字,小初天不到一个月,就认识了100多个。小初天有了兴趣,张金华就开始教他小学语文了,一、二年级的课本上都是文配图,小初天觉得有意思,学起来非常用心。又是一个月下来,他能把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全部课文都背诵下来,背时还摇头晃脑的,可爱极了。
小初天的识字速度快了,阅读兴趣也越来越强,于是,张金华开始教他学拼音查字典。3岁的孩子学拼音和查字典是件非常难的事。可小初天听妈妈说,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认字而不用妈妈教了,就又卖力气学了起来。两个月后,小初天就能非常熟练地给汉字注音和查不认识的字了。
此后,小初天的学习和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把小学语文的全部课文都能背诵下来,而且还读了许多童话寓言书。
又到春节了,又去姥姥家,小初天才刚刚4岁,已经能背诵几百篇诗文了。这让姥姥、姥爷、姨妈们高兴得了不得,都认为小初天将来大有出息,大家都夸他是神童。小初天也觉得开心极了,他也觉得应该好好学习,好让大人们夸自己。一个4岁的孩子,头脑中不会有什么理想的,他的劲头往往来源于赞美。
1991年春天(小初天是1987年1月4日生),张金华在家里给小初天开设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数学、政治、自然、美术、音乐等。一个月后,小初天基本上就能自学了,只是有不理解的问题还得问爸爸妈妈。7个月后,小初天就完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同时,还学完了初中语文课程的一半。那时,小初天对画画有兴趣,尽管当时家里没有钱买好的绘画材料,只能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和在破旧的纸上用蜡笔画,可他几乎画遍了能见到的一切:天上的彩虹,树上的小鸟,小河的游鱼……他的爸爸妈妈都记得他4岁时的一幅画:山坡上有一户人家,夕阳西下时,从那户人家走出母子俩,后面跟着一条差不多跟孩子一般高的大黄狗,迎面有个男人骑一辆自行车而来,三个人同时在打招呼……画的底下有一行小字:“我跟妈妈接爸爸。”那时,小初天对造型也有极大的热情,他要妈妈帮他拣了许多破砖头,用那些破砖头在水泥地上磨来磨去,一会儿磨出一个圆锥体,一会儿磨出一个漂亮的球,一会又磨出一只小狗……有时一磨就是几个小时,毕竟才4岁多,他累得满头是汗,手也磨出了泡,可不磨出自己满意的就是不罢手。有一段时间,满院子都是他磨出的各种东西,竟有上百件之多。
初天又开始系统学习初中课程了,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凡是初中有的他都自学,不会就问妈妈。当然,张金华也重新当起学生,为了儿子,她放弃了承包的土地,专心复习中学学过的知识,等儿子有问题时好解答。初天学得非常用心,那时,他明白父母是想把自己培养成才,而他也明白了自己应该成才,于是他的学习就变得自觉多了。大多数课程,初天都不吃力,只是学物理、化学时,因为家里没有实验用具和模型,许多道理他想不明白,实在没办法,妈妈领着他去中学找妈妈过去的老师,初天亲眼看看实验和模型,就明白了。就这样,初天在5岁半时,就完成了除外语之外初中的全部课程。
在4岁到5岁半这1年多的时间里,初天还读了大量的书,他几乎读遍了能在村里借到的所有的书,有多少书已经记不清了,反正《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大批名著他都读过,有的还读了好几遍。那时,他还对古诗词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初天6岁那年的春天,也就是1993年春天,他们全家迁到了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乡榆树堡村。初天到了上学的年龄,按规定他只能上小学,可他初中的课都学完了。要上高中,他没有小学和初中的学籍,学校不收。初维田的老家是辽宁法库,那里有许多亲友,他们夫妇商量,也许回到老家能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们把两间房和家里的大多数东西都变卖了,才举家来到了法库。初维田自然也不能当民办教师了,全家人租了几亩地种,当时的生活就靠初维田打些短工维持。可初天的上学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因为没有不上小学不上初中直接上高中的先例。
万般无奈,初天又得自学了。爸爸给他买来了高中的全部教材,妈妈又开始给他当老师,可这时妈妈明显力不从心了,初天基本上是自学为主了。高中的许多课程,对于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真是太难了,许多东西小初天理解不了。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他常常要苦思冥想到深夜,可当他终于解答出来时,幼稚的小脸便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就在初天8岁生日的前两月,他终于完成了高中除外语之外的全部课程,而且只用了不到1年半的时间,这真是一个奇迹。
那时的初天,非常喜欢写诗作文,他写了大量的散文,也写了许多首诗。7岁那年夏天,他画了一幅山水素描,画面上有两个人在两山夹江的小舟上对饮。画旁配上了自己写的诗:两岸青山隐隐现/飞向衡阳一行雁/钓鱼舟上送友人/酒多提笔话别言。有一次下大雾,他到外面观察,雾散后提笔填词:“大雾迷茫一片/路上行人不现/飘点点飞雪/银树白发垂延/渐渐,渐渐/日出风吹雾散。”这首《如梦令》,把雾下的景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意境和语言都非常优美。没人会相信,如此功力的古词会是一个7岁的孩子填的。
高中课程大都完成了,还应该学些什么?有人告诉初天和他的父母:将来的社会,学外语最有用!于是,父母就给初天买来了《初级美国英语教程》和配套的全部磁带。那时,他家种的地被水淹了,家里连吃的都困难,可父母还是不惜花了几百元。学英语一开始语音关不好过,初天为了发准一个音,他不知道要听多少次录音摆多少回口型。那时,初天吃尽了苦,有的音就是发不准,气得他呜呜直哭。可一想到为了自己的学习,爸爸工作丢了,房子没了家也没了,要是学不好,多伤爸爸妈妈的心呀!初天又用心学起来。20天后,终于闯过了语音关。从此他的学习速度就快得让人吃惊了,仅用了半年时间,他就完成了在大学需要学习4年的课程,并开始阅读英文原版的文学名著了。这时,妈妈又让他同时学习日俄法三种语言,到了1997年夏天,他的英日俄法4种语言的大学课本都自学完成了,基本上都能达到翻译资料和写作短文的水平。
1997年9月底,初天的父母作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送初天到沈阳去上大学!他们找到了辽宁大学,经过多次考试后,辽大外语系决定让初天入学自考班一年级。1997年10月6日,初天正式在辽宁大学上学了。他们全家在校外租了一间装过煤的仓房,房里没有取暖用具,他们就用一个破桶,靠拣一些树枝取暖。初维田给大学维修上下水,张金华给外语系清扫走廊和楼梯,全家的全部收入400元,去掉150元的房租,多亏学校给初天免了许多费用,全家人才勉强度日。就这样的条件,张金华还经常给初天买非常贵的外文原版图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在大学里,初天几乎旁听了外语系他能听到的全部课程,有时他还旁听哲学、中文和法律课。每天早5点起床,晚10点才睡觉。我问他困不困,他说每天早上都不愿起来,可一想爸爸妈妈那样苦,就还是起来了。初天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他能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