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佳编译
在北卡罗来纳州,一名11岁的男孩把家里种的辣椒带到学校,使一名学生在玩辣椒时不慎辣了眼睛。该生因此被学校勒令停学,尽管这个学生因成绩优异跳过一级。在俄亥俄州,一名八年级女生从学校护士的办公室私拿了两片药片,并将其中的一片给了其他同学。她为此受到停课80天的处分。由于法庭干涉,学校董事会决定减少停课天数,但事情还是闹得满城风雨。另一名北卡罗来纳州的5岁孩子和纽约的一名7岁儿童,因为在校内吻其他同学结果以性骚扰的罪名遭到学校处分。在新泽西州,一名12岁的男孩因为身上被发现带有含咖啡因的药片而被停学处分。处分更严厉的是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名女生,她因为在午饭盒里装有一把真金属餐刀切鸡肉而遭拘捕。在宾州的费城,先后有三名学生在钥匙链上带袖珍小刀遭警方拘捕。
谁都知道严格的纪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但是如果小学生出于无意违反规定,把学校明文禁止的东西带进了课堂,或者是算不上违法又不很得体的行为如何处理呢?学校要不要照章办事,处理又严到什么程度为好,最近一段时间披露于报端的这样一些事例,引起美国人的普遍关注和热烈的争论。
依照常情,唯有赏罚得当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自愿地服从学校的规章纪律。但是怎么样才是赏罚得当,恰如其分呢?按照规定,学生不得把药片,武器和其它不适当的东西带入学校。严格照章办事,严明纪律实属名正言顺之举。可上面列举的几件事是不是有点过分教条,小题大作了呢?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校方和老师该不该具有某种灵活性呢?教育界和各方面人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位专家认为,学校采用这种教条刻板的方式处理不同的问题是不妥当的,但是有一点应该肯定,即学校采取严厉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学校和学生们的安全。一位伦理学教授指责说:“学校这样一味执法,毫不通融的作法是为了避免学校受到法律的起诉。这样的吹毛求疵不足为学校提供一个理想、舒适、不拘礼仪的学习环境。”一个专门研究体罚问题的心理学者认为,对学生过分严厉的处罚,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严格照章办事的态度在教育界的体现。学校把原来自己可以觖决的问题不负责任地推给警察和法律机构来处理,这表明了一种观念,即整个社会都存在靠惩罚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趋向。
但教育界人士却不同意对教育界的指责,他们认为,只有纪律严明,孩子们才懂得自己约束自己。问题的症结是人们的普遍意识,尽管有些纪律听起来不合情理,近乎专断,但是约束自己的概念就是专断。严格的纪律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谁也不应该例外。
对家长的抱怨,教育界人士颇不以为然。他们说,家长总是抱怨学校的不是,而不肯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则声称,自己从来都支持学校的工作,严格要求孩子。学生如果有错误,不属明知故犯,学校应先与家长沟通,处理上既能遵从规章也应合乎情理。
当人之常情与规章制度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特别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未成年孩子身上,是应该顺乎情理,还是应该严明法纪?看来这场争论远没有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