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昱江
官道与黑道在中国百姓的眼中,向来是很分明的,但现在,在某些官吏眼中,却未必那么分明。
稍早,海南省某地一教育局副局长(副处级)为谋求升迁,竟雇用刺客刺杀身兼局长的副市长。接着,广东阳江市的两个市级领导也“联手行动”,追杀正市长,并从海外请来了“高级杀手”。最后,福建省环保局又出了个雇凶手向正局长泼硫酸的副局长(这回的级别已是厅局级了)。上述新闻现在都已见诸报端,从这些官吏的口供看,颇有些共同点:首先,杀人的理由都是“阻碍进步”;其次,杀人均勿需官吏们自己出手,由职业杀手“承包到户”。
看他们登在报上的口供,不由笔者背脊发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官吏们雇用黑道杀手来清除自己“追求进步”的障碍,记忆里尚属新鲜。一般而言,为一已私利,为一时快活而“做掉”某人的事不是没有,但凶手几乎都是丧心病狂者,且以“底层”者居多,但如今,这事儿却有些变化了,在号称人民公仆的队伍中,为谋求更大的官位,身为县处级或县处级以上的某些官员居然也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由此可见,时至今日“官本位”的诱惑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强化得使人天良丧尽穷凶极恶!本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大背景下,跑官要官买官之类的丑闻不断暴出,已多少让人有些麻木了,但这几个官吏为“追求进步”而杀人,确实又让百姓“眼界大开”。
只是,如果某些百姓“眼界大开”之后,以“一斑窥全豹”、“一叶便知秋”的逻辑推论,那么,尽管这些黑道官吏在人民公仆的队伍中仅占极少数,但是给我们“人民公仆”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能等闲视之。上述几案透露出的信号表明:官道与黑道之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并非万里之隔。
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何在?
关键在于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绩斐然,而政治体制改革却严重滞后,两种体制的“落差”导致了经济学教授吴敬琏所言的异常猖獗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便滋生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官=权=钱”导致了一些官吏铤而走险,从官道走到了黑道。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