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困难·决心·办法·希望

——延安市委书记高宜新访谈录

2023年10月07日

5月,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延安市委书记高宜新。下面是记者与高宜新书记的谈话。

记者:高书记,延安是革命圣地,我们报纸的读者非常关心延安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高宜新:非常感谢读者和你们报社对延安的关怀。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及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延安人民艰苦奋斗,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城乡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势头很好。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5.7亿元。农业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值达到5.87亿公斤,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84公斤。农村扶贫攻坚工作进展很快,贫困人口由上年的23.6万人减少到17万人。全市财政收入达到9.8亿元,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记者:延安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高宜新:延安经济潜在的深层次矛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基础仍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二是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市场应变能力差,经济运行的整体水平不高,企业亏损面大。三是改革开放力度不够,企业改革实质性进展不明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成效不显著。四是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矛盾突出,缺乏比较长远的规范性政策。五是城市功能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教育落后,人才缺乏。

记者:延安市委、市政府把今后几年工作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高宜新:延安的发展,必须突出区域特色。延安特色经济的造就,必须重点突出能源、土地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延安市有162万人口,3.6万平方公里土地,石油、煤、天然气、陶土资源丰富。延安又是革命老区,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更为优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围绕资源开发作文章,不仅有利于加快发展步伐,而且可以走活经济全局。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找准自己在发展特色经济中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

记者:延安市委、市政府就发展延安特色经济提出了什么具体措施?有什么具体目标?

高宜新:延安发展特色经济要继续坚持“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具体讲,就是开发利用矿产、土地、旅游三大资源,实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产业集团、改善对外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四个突破,建成能源重化工、苹果外销出口、薯类生产加工、烤烟生产和革命传统教育五大基地,农民平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在199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为此:

一是进一步搞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为再造延安秀美山川,在搞好延河流域治理的同时,积极争取引进外资,对黄河北干流重点流失区的北洛河流域、清涧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治理,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烟、果、羊、薯、杏等主导产业,集中力量抓好苹果、薯类产业化建设,到2000年形成南果北薯“双百万亩”产业基础格局。同时,抓好红枣、花椒、蚕桑、蔬菜、养鸡等经济效益较高、地方特色明显的区域性产业开发。

二是充分发挥地下资源优势,加快能源工业发展,把石油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到“九五”末,新增探明储量1亿吨,原油产量达到3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80万吨,初步建成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

三是全面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今后市上主要抓石油、煤炭、电力和卷烟四个支柱产业,其它企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全部放开。县区一般不再上国有和集体经济项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九五”期间重点抓好铜(川))一黄(陵)一级公路建设、渭(南)一清(涧)公路改造、西(安)一包(头)铁路延安至子长段建设。集中抓好延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甘露工程”建设步伐。

与此同时,延安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提高资源开发质量和效益。

记者:高书记,你对延安的经济发展前景如何看?

高宜新:看前景一要心热,二要头冷。心热才能鼓足干劲,头冷才能充分估计问题和困难。不过我坚信,只要我们发扬埋头苦干的延安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延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李建平严天池

上篇:宝鸡:’98全国女子地掷球锦标赛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6/19980609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6/09/2502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