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佳编译
是你家的小精灵吐出的水泡灭绝了地球上大多数动物吗?一些科学家认为此话不假,他们现在提出一套史前理论支持这种说法。
回溯2亿5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恐龙还未在陆地上留下足迹。地球上的陆地是一整块巨大的热带雨林式的超级大陆,术语称之为泛古大陆。比这更广阔的是连成一片的海洋,它几乎遮盖了绝大部分陆地,这时一场全球灾祸毁灭了陆地和海洋90%的物种,原因在哪里呢?
美国一个占生物学家小组认为,他们已经解开了这个团体灭绝之谜:二氧化碳。这种使汽水冒泡的气体很可能是元凶。地球的巨大海洋一下子释放出巨量二氧化碳,杀死了几乎所有在眼前的生物。
这场灾祸在地球历史上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改变了进化的漫长过程,给恐龙、还有人类祖先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科学家是怎样接触到这个新奇的理论,这几亿年以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时,发现纯属偶然。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安德鲁·克尔和麻省技术学院的约翰·戈罗茨辛格,研究几千万年前的海洋化学物时发现了变化。戈罗茨辛格突然碰到包裹有水晶的沉积岩断层,他意识到,当混合碳酸钙“沉淀”或从咸的海水分离,在海底“生长”时,水晶才能形成。也就是说,海水中有过量的二氧化碳存在,碳酸钙才形成水晶。于是戈罗茨辛格推断,二叠纪海洋富含二氧化碳。
现代,二氧化碳不可能在海底积聚,主要是因为持久循环的洋流破坏了它们。南极和北极的冰块使海水变冷,密度增大,迫使它们往洋底深处走。冷水沿着洋底流向赤道。在那儿,太阳再把它加热,温度增高、密度小的水上升了,洋流沿水的表面又流回两极。
但是在二叠纪,地球唯一的海洋是个巨大、不流动的海。这得感谢2亿5千万年前的气候,那时没有极地冰川产生洋流,结果,海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储存二氧化碳的仓库。
史前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制造食品。当植物沉入洋底,二氧化碳也随之而入。在后来的1000万年中,二氧化碳慢慢在洋底积累起来。由于水下二氧化碳大量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全球温度开始下降,冰帽在北半球形成。沉入的冰水以迫使水中积聚的二氧化碳接近于海洋表面,灾难到来了。
但一些健壮的物种在海里生存下来,这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帮助科学小组检测这个理论。用史前生物的基本数据,克尔和弗吉尼亚工业学院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邦巴奇着手研究动物生理,以预测哪一种动物可以在过量的二氧化碳环境中生存。邦巴奇推测,那些只坐在海底的消极动物如腕足动物,然后是最多数的动物先死去。但是非常活跃的海洋动物并有特殊呼吸系统如鳃,可能会排掉过多的二氧化碳,生活得很好。
在把二叠纪动物分为积极和消极之后,小组又回到基本数据来观察哪种动物易死。积极的动物大约三分之二死去,而消极的96%以上死去。
是什么杀死陆上动物呢?史前全球变暖。海洋释放出巨量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6倍。邦巴奇解释说:“我们所担心的是,地球温度上升了华氏5——10度,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一倍所造成的。”想想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600%将对陆上动物造成什么影响。
过去的灾祸还会发生吗?邦巴奇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当今地球的地理特征并无迹象表明二氧化碳要除掉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