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尘埃落定才读书

2023年10月07日

(随笔) 口文/高红十

或许是因为忙,或许是因为对传媒书评的不怎么信任,我读书一般不跟风,尤其是炒作热络的书,烫手时我绝少去碰,但我会留神它们的名字,留神而已,并不刻意去记,忘了也就忘了,即然忘了,可见其保热期甚短,不值得记,不读也无妨。算见我今生读书的时间上已封顶正分分秒秒倒计时,绝大多数书注定没有时间读。我希望抓到手边的书是书的幸事,也是我的幸事。

几年前问世一本长篇小说《长恨歌》,影影绰绰听到一些不错的评价。我知道那篇长篇的素材是80年代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真实命案,我看过关于那起命案的报告文学,当时心生一念,倒要看看作家王安忆怎样把一件真事文学成小说。我与文学、出版身不一界,听说书时书没到手,也没想四方八面地够,生怕付出太多,读后所得难与付出相抵。

谁知近两年为了写上海市公安局严打竟连着跑了三趟上海。写严打当中的案子不可能不写犯罪与打击犯罪的人,了解上只角、下只角和住石库门房的典型上海市民。我读了余秋雨的散文《上海人》,人不转书转,手边也有了一本《长恨歌》。

读此书时诸多评价已烟轻云淡,我心清澄。

看那开头的一大段写旧上海市景市风市俗市情,就像看一块擦不净的毛玻璃,所有文字腻在那里不流动——我想,也就是王安忆吧,换了别人,编辑早删了。隔过开头文字,我从有人物有情节处往下读。读着又发觉那叙述语言与张爱玲的相似。书中有几个特别的人物,人物结构出少见情节。心平静气把书读完,我便有了完全自己的感觉,很可靠的感觉,并不白读。

传媒又介绍一本锦江饭店女老板写的书,引起我注意的是她与国共两党的关系,与旧上海黑白两道的关系。这么复杂的身世写成书的当不很多,我便有了阅读兴趣,我想看看真的旧上海——虽然我也知道只要是编成书,便有了写家与编者的加工,那真度会大大打折——至少看看现在叫这叫那的街道马路当时的名字和面貌,也想弄弄明白为什么十里洋场的旧上海会引起那么多影视书画作者的创作欲望?是人物?是风情?是氛围也就是一度的所谓“香风迷雾”……

书已买,伫立架上等我读,我等一个尘埃落定后的心平气和。

上篇:瞧这一家子
下篇:出入相抵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8/1998080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8/06/25281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