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芳
纺织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去年厂里又有一大批职工下岗,我这个曾被誉为“女强人”的供销科副科长亦未能幸免。年方40的我由忙惯了集体事情的企业干部一下子成为看门守户的家庭妇女,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同时下岗的几个会缝纫的小姐妹与我串联,商定由我牵头,各人自带缝纫机办个缝纫店。
丈夫历来尊重我的意见,经过短短五天的筹备,我们的缝纫店便开张了。因租用的店房在县城中心以东,姐妹们执意要取名为“东方时装店”。曾在上海专门接受服装缝纫培训的小娟和我主要负责接料、裁剪。我们商定,为了能在缝纫店星罗棋布的县城立足,收费比人家优惠20%。为了造成“开门红”的声势,开业三天内每人必须联系3名以上亲友前往做衣服。
别看是个县城,大概是因为地处沿海又濒临大都市,人们的服饰很讲流行,尤其是女士们惟恐购买成品时装款式落后,“量体裁衣”人特多。我们缝纫店开业后生意还算可以。但也只能算“可以”,因为特别注重新潮的人们很少光顾。我们几个心里明白:东方店是靠价格优惠、态度热情才赢得一部分顾客的。薄弱环节的制作款式总难以令追逐新潮的消费者满意,负责裁剪的小娟和我都感到压力很大。一次小娟突然问我:能不能招聘一名高手,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傻丫头!有本事设计裁剪时装的高手谁不愿自立门户?
话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我的夫君。他学的美术专业,因为有张大专文凭,13年前稀里糊涂地被提拔到县党史办当副主任,后来也许是组织上发现他缺乏领导能力始终原地未动。这使得我的老公更有精力和时间操练他的业余爱好——书法和时装设计。以前厂里人都夸我为自己和孩子缝制的服装款式新颖别致,哪里知道这是我老公的杰作。单是有关时装服饰的刊物,他就订了两三种呢。
拉他“下海”?对,聘用老公!一个念头在我胸中变成了决心。
这天晚上,我假假地对他说:缝纫店竞争不过人家,准备本月底前散伙。”厚道的夫君不知是计,吃惊地问:“你这样要强的人,怎么会甘心半途而废,让你的小姐妹们失望,难道就想不出办法了?”“除非你亲自出马为我撑腰!”我不失时机地一边搂着老公脖子撒娇一边抛出这句酝酿已久的“主题词”。此时夫君方如梦初醒:“想不到你们将主意打到了我的头上!”其实我也知道他早就对无所事事的党史办工作不感兴趣,然而要丢掉时下愈显珍贵的“铁饭碗”,莫道是他,即便是我也割舍不得。我俩反复分析利弊得失一直谈到半夜,最后老公终于决定根据现行政策先办理留职停薪手续,帮我干一年再说。
第二天到店里,我就公布了聘用老公的打算以征求大家意见,姐妹们喜出望外地说:“想不到你家里还藏龙卧虎呐!”刚过了三天老公就办好了一切手续来店里上班。数月之后,东方时装店便饮誉全城,顾客盈门应接不暇。于是我又租了一间房子,多安排了4个下岗小姐妹。
眼见得缝纫店越办越红火,我们夫妻俩对“铁饭碗”的依恋之情也渐渐淡化了。最近,老公又续办了两年“下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