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日前召开的陕西煤田地质第二届科技大会获悉:陕西煤田地质局广大科技工作者,从生产出发,从应用出发,从实际出发,使科技工作获重大突破,取得丰硕成果。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9件,获得煤炭储量46.5亿吨,满足了陕西煤炭工业建井对资源的需求;完成科研项目24个,有9项次获得国家、部和全国行业科技进步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潜心研究7年的“鄂尔多斯盆地聚煤规律及煤炭资源评价”国家I类科研项目,除获得26项重大成果外,更获得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炭储量达1.97万亿吨,居世界8大煤田前列。并指出了盆地目前最有利、近期有利和远景开发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在煤层气研究方面,广大科技工作者率先在全国煤田地质系统提出“彬长、黄陵、韩城矿区煤层气赋存状况及远景评价”等科研报告。指出陕西埋藏2000米以内煤层气资源量达1.3万亿立方米,属全国煤层气资源大省。1995年经在韩城一钻孔验证,日涌气量超过4000立方米,为当时我国煤层气试采最好的钻孔。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陕西煤田地质局组织186队、131队和139队等单位,率先进行关中地区地下热水研究,先后提交了“西安凹陷地下热水储存规律研究”、“关中地区西部、东部地下热水赋存规律研究”和“渭南地区地下热水赋存规律研究”等科研报告。根据不同赋存条件和不同成因,把关中地区地下热水划分为8个地热田,并获得地下热水总储量为723.14亿吨。这一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如能合理开发,将为陕西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