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天池
最近,我有幸来到向往已久的三峡工程工地,亲身体验这一惊世工程的宏伟与壮观,感受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豪迈情怀。
辉煌的新“都市”
拦腰截断万古长江,是人类的壮举,也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来三峡工地之前,我一直在想,三峡工程任务艰巨,建设者的生活条件一定十分艰苦,我甚至想起了当年修筑宝成铁路、襄渝铁路的情景。岂料,当我跨入三峡工程坝区22平方公里的区域时,却格外惊喜。
汽车出湖北省宜昌市市区,就开上了专通三峡坝区的高速公路,这段高速公路是国家为建设三峡大坝而先期修好的,公路要穿过4条上下分行的过山隧道,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3.7公里。汽车飞驶了40分钟,停在了一座临江城市的街心花园边上。下车观看,长江两岸高楼耸立,一座大桥飞架南北,我以为这是三峡工程新建的一个移民城市。可开车的司机师傅却告诉我:“这就是三峡工地!”他指着那座宏伟的大桥说:“那就是西陵长江大桥,国家花了四个亿建造的。往前走,三峡大坝就建在三峡的西陵峡的末端。”司机师傅介绍三峡工程,得意与自豪溢于言表,他还说:“到了晚上,工地夜景不比西安城逊色。”
我惊叹,随着三峡大坝建设速度的推进,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已先期形成,出乎人们的意料。
陕西“轻骑兵”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参加三峡工程建设的也大多是水电部和武警水电部队的“王牌军”。在这各路人马汇三峡的大军中,却有一支来自我们陕西的“轻骑兵”——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第二工程处。这是三峡工程建设大军中唯一的一支“地方部队”,也是一支“轻骑兵”。1993年10月,他们中标进入三峡工地,先后承担了三峡坝区左岸十四小区两次场平、江峡一路北丰幅开挖工程、许家冲涵洞改造工程、二期上游围堰块石备料工程、永久船闸二期上游引航道开挖工程、永久船闸二期南线三、四闸室开挖工程。这个只有100余人的队伍,把陕西的旗帜插在了三峡工地上,他们目前已经完成的5项工程都被评为三峡工地的优良工程,使得工地上的“王牌军”不得不刮目相看,出于对“陕军”的信任,工程指挥部把管理运行85吨级大型工程车的任务交给了陕西水电工程局二处。“秦川牛”在三峡工地上使出了陕西人的“威风”
突击队与“娘子军”
在三峡工地陕西水电工程局二处驻地,我还听到了工地上的新鲜事。为了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这里组织了一个青年突击队。他们在工地上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不但完成了自己的工程任务,还参与了大江截流上、下游围堰的填筑工程。青年突击队员贺斌创下了月拉运1093趟土石的全工地记录,武警水电部队负责工程监理的管理人员佩服地说:陕西的小伙子真行!
在工地上,我未能走近陕西青年突击队,因为他们有的正在操纵机器钻炮眼,有的正开着30吨的装载车运送石料。指挥部的同志告诉我,他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定时定额完成工程任务,工作当中是顾不上与别人攀谈的。
我来三峡工地前,一直在想,我们陕西的水电职工在那儿承担着重任务,啃的是硬骨头,因此那儿必定是男子汉的天下。到了工地,才知,这儿还有30多个“娘子军”。小穆是陕西水电局二处三峡工地办公室的秘书,她在驻地除了搞文秘、办简报、里里外外搞接待联系外,还要管好工地的职工食堂,三岁的孩子放在西安老人的家里。有时想孩子,就看看照片。工地上事情多,她不好意思给领导张口请假。小穆告诉我,工地上“娘子军”的故事很多。开大车的司机刘保香把车开到他的新娘子、工地统计员张小红跟前时,西人同时行注目礼。西农大毕业的技术员姬红伟和爆破队的统计员王红艳在工地上举行婚礼,他们没有豪华的婚房和入时的摆设,但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工作干得顶呱呱。工地上的“娘子军”没有办法展示她们亮丽风采,但她们有别一种浪漫的情调,有同志们的关怀和祝福。她们说,她们将把长江、三峡、大坝和她们的心连在一线。
有“娘子军”在,三峡工地平添了一道风景。那些正在接受考验的小伙子们,干起活来汗流浃背,嘴里却一个劲地说:“不累!不累!”他们在尽情地“表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