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为了美丽的地球家园

2023年10月07日

□文/珂影

小记者团的诞生

说起徐州市矿务局中学生环保小记者团(以下简称小记者团),应该从周美恩老师说起。

周美恩老师是徐州市矿务局一名教育研究员。13年前,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周美恩老师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一次,当她看到初中课本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新闻二则》时,她心里怦然一动,心想:如果中学生都象记者一样去采写素材,何愁写作文时学生“无米下锅”。这样不仅能够渗透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写作能力、观察能力,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素质教育吗?

那年的4月矿务局中、小学生将举行运动会。周老师和她的同伴想,何不把这些经过简单新闻培训的小记者拉到运动会上去煅炼?

运动会这天,这个班的学生,每人胸前挂着一个小记者证,可神气了!他们中有人拍照,有人采访,有人编辑,一个个小记者奔波在体育场的各个角落;大记者林同洲现场指导学生,怎样报道、列提纲、编题目。小记者们的兴致很高,面对被采访的学生,大大方方地问:“有什么设想?”“你煅练身体是否影响学习?”……小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象雪片一样涌进广播室,广播室立刻向全校广播,并附上:“初一X班小记者XXX报道。”

小记者们学以致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场的徐州矿工报林同洲大记者及老师们兴奋不已,人们感叹:“这种活动太好了,学生的听、说、读、写都能得到煅练。”

家乡打了漂亮仗

经过矿务局教育处的批准,1995年6月27日,全矿20个矿校推荐出近5名中学生组成小记者团并进行专业培训,还在各校成立记者站。

 周美恩发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环保问题。她的家乡在奎河岸边,当年河水清澈见底,从70年代起,水质开始变坏,颜色发黑。在她的周围,许多问题与环保有关,她就给小记者团起名徐州市矿务局中学生环保小记者团。

1986年1月,小记者团组织10余名小记者对市区污染严重的奎河进行一周考察。从奎河源头来回60多里察看水质,寻找污染源,走访了10多个污染厂家和许多沿岸居民,写出了有分析有观点的调查报告,绘出了“奎河流域污染图”,向全市发出第一声“救救奎河”的呐喊!在小记者的呐喊下,奎河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在国务院下达的限期治理名单中,奎河已被列入,先后投资1500万元的市区段清浊分流工程早已完工,沿岸124家排污单位相继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奎河考察极大地震动了各矿校师生,掀起了“爱我家乡,保护环境”的热潮。

小记者团在徐州及方圆渐渐有了名气,哪儿污染严重,人们不到有关部门反映,而是投书或找小记者团。

在内蒙古考察的险情细

热爱环保不单单仅有热情,还须要知识。记者团请环保方面的专家、领导讲解环保知识。他们学以致用,每年利用节假日采用多种方法、形式宣传环保。

小记者团的视野也逐渐开阔,由矿务局波及到徐州市,又从徐州走到省外。

1990年,小记者团一行来到芜锡的太湖边,发现湖水污染严重,死鱼遍布。小记者们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派记者团团长王丹丹打电话找芜锡市市长,想问问美丽的太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模样。可是,电话一次次打过去,犹如石沉湖中。

小记者们坐不住了,王丹丹带上几个小记者到市政府要求见市长。第一次找市长,市长在开会,第二次负责环保的副市长薛成志决定抽出5分钟在市环保局院内接见小记者。

“薛市长,人们都说太湖美,怎么这么多野草、死鱼?”“水怎么这么黑,污染怎么这么严重?”“何时再现太湖美?”小记者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镁光灯咔嚓咔嚓亮个不停。薛市长赞叹:“(小记者)真不简单!”面对一个个真诚、直率的脸,他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接受小记者采访竟达—个半小时。他们写出20多篇文章在电视台报刊上发表文章,发出了“还我太湖美”的呼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1991年至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号召,利用假期小记者团组织了环保考察的“三大战役”。

小记者团首先对渤海流域近海水质进行考察。向世人呼吁:“治理污染,还我海水蔚蓝色”。

第二年,小记者团举行“绿色森林夏令营”,到张家界森林公园考察。小记者们禁不住发出“抢救森林”,“还我长江本色”,“抢救洞庭湖”和“韶山呼唤环境保护”的呼声。

1993年,小记者团一行37人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发现草原沙漠化严重。

当他们考察完毕,打算第二天胜利返回,不想,当天夜里,天降暴雨,引起洪水暴发,人行至哪儿,水跟至哪儿,最后老师把孩子涉水一个个背到招待所的楼上。可是,洪水哗哗拍打着楼房,发出可怕的声音,师生们一夜没敢合眼。其中一位老教师耽心孩子,她拖着哭腔向周美恩老师说:“赶快给中央打电话吧,让直升飞机来救咱们……”结果第二天洪水退下了,小记者们亲眼目睹了草原沙漠化的危害,顾不上休息从内蒙赶往北京,来到国家环保局,反映情况。当国家环保局宣教司司长沈玉成接见小记者团时,看到一个个天真烂熳的孩子,头上还粘着野草,白嫩的脸晒成紫铜色,得知大家一夜没有休息,他含着眼泪激动地说:“人小志大,功荫后世!”

5次倡议书轰动全世界

环保小记者团又把眼光移至西北。1994年暑假,小记者团30名师生举起环保大旗举行“西北环保万里行”,途经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呼和浩特、太原等6个省会,走访了环保部门,调查了青海湖、鸟岛的小湟鱼及鸟禽数量剧减的原因和宁夏中卫县中卫固沙林场治沙奇迹的宝贵经验。

1996年7月,小记者团行程七、八千里前往陕西、云南、贵州、四川考察这一带酸雨形成及治理途径,重点考察峨眉山冷杉。可是,进峨眉山的门票每张80元,小记者团哪有那么多钱?他们犯愁了。小记者团中的苗笛、方方、龙扬决定求见当地市长。见到市长,苗笛很有礼貌地介绍道:“我是徐州矿务局环保小记者团的团长苗笛,这次是特地来拜访您的。小记者团向您问好!”

听了苗笛礼貌得体的介绍,市长很高兴,破例批条免去他们全部门票,并亲自给小记者团写了题词。

小记者团没有停息,1997年暑假,又到长江三角洲对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考察,并在考察中加入保护西湖环境的大行动,在游览区向游客发放宣传品,拾拣废弃物、打捞西湖中的飘浮物,受到杭州市民的一致好评。

我国的淮河污染严重,早在1995年,小记者团30名师生沿淮河主干流自源头而下,对河南、安徽、江苏境内水污染及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根据历时13天的考察采访,写出翔实的调查报告,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6个方面的建议。同时又向淮河流域的少年儿童发出了《携手防治淮河水污染倡议书》。

小记者团还关注世界环保问题,先后向世界各国青少年朋友5次发出“全球环保小天使齐行动”倡议书。他们在倡议书中写道:“各国青少年朋友们……我们共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土地,共同的命运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责无旁贷。让我们团结起来,用真诚和行动,督促父辈们保护好环境。只有这样,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才能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变得美丽、可爱”。小记者的倡议活动轰动整个世界。1996年小记者团被授予世界环境最高奖——“全球500佳”荣誉奖,1997年,徐州市矿务局环保小记者团的创建人周美恩老师获得中国首届“地球奖”。

香港之行

1997年7月初,徐州小记者团受香港民间团体“地球之友”的邀请,赴港参加环保夏令营联谊活动。此次活动是首届大陆中学生来港。受到香港政府,民众的极大关注,香港舆论界30多家记者跟踪报道,成为香港一大景观。在采访中,小记者们针对大记者就噪音、污染方面的问题回答道:“香港的噪音、污水把美丽的铜锣湾给污染了”。小记者采访了港督要员及市民,第二天,香港的各大报纸都呼吁:“香港噪音超过大陆!”到处有卖报的叫喊:“号外!号外!大陆小记者团采访港府要员!”

在采访过程中,香港的大记者要小记者团团长陈敏就环保给香港市民讲30分钟话。大家都替小团长捏把汗,可是,小团长面对香港有线广播、电视,神态自如,侃侃而谈,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从此,小记者团与香港的“地球之友”民间组织结成了密友。

在小记者团成立13周年的日子里,笔者花费两天的时间,采访了小记者团的老师和小记者。得知他(她)们每次活动的成功都来之不易,面对成功和困难,他(她)们经常在一块哭,在一起笑。1998年6月27日,小记者团已经13周岁了,13年来,徐州矿务局中学生环保小记者团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畏艰辛,足迹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行程4万多公里,经过60多个城市共计100多次的环境考察,采访了共和国部长、省长、市长等政府和环保部门的高级官员有80多人,写出的考察论文2000多篇,小记者团共培养了近2000人,涌现出一批有独特才能和鲜明个性的各类人才,比如:编辑、记者、演员、博士、硕士……

愿小记者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题图:小记者在腾格里大沙漠考察;

下图:小记者与能源部部长在一起。

上篇:没有了
下篇:教子如治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8/8/199808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8-08/14/25301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