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华
1998年7月13日,法国巴黎,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现场。决赛之前,一个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圣洛朗组织的名为“世界的色彩”的大型时装表演正在进行。以蓝天白云为基本色调的场地上,300名妙龄少女往来穿梭,步态妖娆,这300百佳丽都是世界级名模,由各大时装公司精心挑选出来的。头上是蓝天白云,脚下是白云蓝天,几万名现场观众人声鼎沸,群情激昂。
随着一队队、一排排模特在屏幕上出现,这时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孙正平用激动的声音告诉我们:“在这些模特中,有一个女孩来自中国,现在让我们等待着她的出现……”镜头不断变幻,终于,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红色时装的女孩在屏幕上一闪而过。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孙正平还是不断介绍这个中国女孩的情况:“她是吉林省长春市人,名叫李昕。”
世界杯闭幕后第三天,笔者走访了李昕的母亲张国复女士。
从传统女孩到超级名模
李昕,1975年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是吉林省体委的一位领导干部,母亲张国复是吉林体育学院基础理论部主任。李昕从小就热爱体育活动,经常跑跑跳跳,身体发育得既匀称又健康。11岁时,李昕进入吉林省体校,在女子篮球队担任前锋。16岁时,她被北京体育学院特招为篮球专业的学生。这时的她,身高已经长到1.80米,婷婷玉立,无论往哪里一站,马上便显出她的卓尔不群来。她肩宽、臂长,撑得住衣服,即便是刻板单调的运动服套在她身上,也有不同的韵味。同学们有的跟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李昕啊,就凭你这么好的身材,真应该去做模特,否则就太可惜了。”李昕说:“我倒是想练,可还没来得及呢!”她也是半真半假。真的是她也觉得自己应该去当模特,假的是那时“模特”还是一个不太被社会所认同的东西,而她又是一个很传统的女孩。
1994年5月,吉林省运动会在长春举行。有位女士组织了一场赛前的模特表演,而这位女士又与李昕的父亲相熟多年。父亲对在家度假的李昕说:“小娟啊(李昕的小名),反正你也闲着没事,正好你田姨那儿缺个人,你就跟着去玩两天吧!”于是,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李昕跟着其他模特一起走上了舞台。出乎意料的是,李昕不但没有丢丑露怯,反而走得中规中矩,象模象样,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事后那位田姨总结说,李昕这孩子有悟性,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很能找到舞台上的感觉。
这次小试牛刀的成功给李昕增添了信心。1994年中秋节,中国著名模特教练王一鸣约她见了一面,肯定地说:“李昕,你能当一个不错的模特!以后每周一、三、五晚上就来我这儿训练吧!”此后,李昕按时来到王一鸣教练这里,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大喜大悲,只是平平静静、按部就班地跟王老师学习。李昕不喜欢张扬,在她练了几个月后,有的同学还不知道她在接受专业模特的训练。
1995年春天,中国超级名模大奖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最高级别的模特大赛,李昕也报名参加了。初选时仅通过量三围便刷掉了数千人,这次共有100多人参赛。预赛阶段,9个评委分3次打分,李昕得了满分27分,预赛获得第一名。决赛阶段,李昕获得第八名,成为当年的“中国十佳模特”之一。毕竟,这时的她还只是—个在校的大学生。
1995年夏天,李昕大学毕业,北京几家著名的模特公司向她伸出了手。但她毫不犹豫地走进了一鸣模特公司的大门。她说王老师对她有知遇之恩,自己应该以涌泉相报。李昕不太在乎钱,她更多的是看重情义。
1996年,李昕经朋友推荐走出国门,来到法国巴黎的圣洛朗时装公司,开始了职业模特生涯。虽然总部在法国,但实际呆在那儿的时间非常短暂,整天四处飞来飞去。李昕自己只管表演,其他都有经纪人安排得井井有条。
今年春天,李昕接到通知,让她参加世界杯决赛前的模特表演,那时她正在纽约进行演出。事实上,参加表演的300名模特都是在7月初才汇聚到巴黎的。7月13日演出,12日才进行了一次排练。从上午10点钟到晚上8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排了一遍便登台演出了。这一方面,显示了法国人性格中那浪漫的随意性,一方面也能看出这些模特平时都已是训练有素。
世界杯赛后,李昕已经成了许多中国球迷心中一颗亮丽的星辰。
一生活中的李昕——
生活中的李昕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孩,传统得甚至都有些过时。只要不进行演出,她平时绝不化妆,她戏言化妆品是含有毒素的,多了会对身体有害。虽然对服装有着很浓的兴趣,但是买来之后收藏起来的多,穿出去的很少,李昕只是把模特当成一份工作,一份深深热爱的职业。每天晚上没有演出的时候,她就是在房间里学学外语,听听音乐,或是给远在中国长春的父亲打打电话。她平均每周要给家中打两三次国际长途,讲她在国外的经历,询问国内的情况,或者就是天南海北地和父母闲聊。有一次她给妈妈打了半小时电话,竟是详细询问东北玉米面糊糊怎么做,李昕自己做白菜豆腐汤,不知道搁多少油,也要打电话问一问妈妈。她的母亲说,小娟朴实、单纯,是—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
但李昕很聪明,她到巴黎后很快便适应了那里的环境。虽然每天忙于各种各样的事务,可她总会见缝插针地翻一翻书,学一学外语。时间不长,英语就已经讲得相当地道,法语也能对付过去。一天她到商店买东西,发现欧洲商人很细心,几乎在每一件商品上都用多种外文标上注释,有英语、有德语、西班牙语,甚至连日语、韩国语都有,但就是没有中文。有人见到李昕买了豪华商标的衣服,好奇地问:“Japen(日本)?”或者“Hongkong(香港)?”这让李昕既尴尬又难受。她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在外面呆得越久,就越渴望自己的国家强大。现在巴黎街头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招贴和广告,可是上面一个中国人也没有。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照片也能走到上面,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可是,我不会刻意追求。”这么一句话,只有她的父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她不会为达到目的无所顾忌。
去年春天,她的父母到巴黎去探亲。一家三口走进一家大型商场,李昕不经意间瞅见一个商场赠送的纸袋,惊呼道:“哟,这不是我吗?”果真,纸袋上李昕的照片正顾盼微笑呢!仅仅一年多时间,李昕已先后与美国、意大利、美国等四五家公司签约,照片登上《ELLE》、《时尚》等世界时装杂志上。走到街上,李昕的广告招贴也四处可见。
采访结束时,张国复对笔者说:“世界杯仅仅是给李昕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她的路将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