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国养老保险领域长期画地为牢的分割局面可望在今年年内得到彻底改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目前已着手11个行业的行业统筹实施统一并轨。
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也由国有企业逐步向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扩展。但此项改革由于历史上行政条块分割的影响,并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即除了地方企业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外,又出现了中央11个部和总公司的行业养老保险,也称行业统筹。这11个行业分别是:银行、邮电、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民航、交通、铁路、水利和建筑。这11个行业分别依照各自行业的特点建立了各自的养老保险体系。与地方企业的养老保险体系不能“兼容”。11个行业统筹的出现主要是基于8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期,11个行业的比较效益比地方企业要高,因此,行业的主管部门不愿意“肥水外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11个行业中的煤炭、铁路和建筑行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行业亏损局面,致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支付发生了一定的“危机”,这些亏损行业也发出了要纳入地方养老保险的呼声。但由于富裕行业本身缺少统一并轨的积极性,加之行业统筹与地方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和缴费水平的差异,致使统一并轨的努力始终未能付诸实施。
今年两会后,国务院正式授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着手对11个行业的行业养老保险实施统一并轨。至此,该部加快了养老保险统一并轨的进程,并限定各行业必须在今年年内完成向地方养老保险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据介绍,养老保险统一并轨之后,将使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也将为我国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扫清制度上的障碍。
据悉,去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经滚动结余700多亿元。
(杨川)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