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两时许的西安,烈日暴晒,街面烘烤,人们躲在家里休周末。此时,铁路局家属区的一栋楼房下,西安西站站长于宏彦却掂着旅行包,与家人惜别,将乘火车奔往兰州、西宁。他既不是去敦煌欣赏壁画塑像,也不到那“天河锁钥”的西宁避暑纳凉,那么,孤雁一只,为何西北飞?
绿色的列车掠过广袤的关中平原,在车顶一线天的干燥山谷中奔驰。于宏彦手托腮帮沉思往事:西安一家合资厂生产的产品畅销兰州、西宁、酒泉、乌鲁木齐和银川、包头一带。该厂一度由西站月发近百车货,可今年来大都改走公路。原来,人家利用西安到兰州、西宁的返程回空汽车,每箱货物的运价平均比铁路少两角钱。仅此,该厂月运费便少7万余元。这宗货源的流失却使西站月收入少了近百万元!于宏彦在这个厂了解到,铁路比公路支出多的原因是货物发、到站在接取送达的短途搬运和租仓赁库方面费用较高,而公路实行便捷的“门到门”运送,省去这些费用。回到办公室他踅来踅去想,在货物的接取送达、仓储保管上得让利于货主!服务费上少收些,虽影响单位收入,可却能争来大宗货源,为国家多收入百万元呀。这些货源流向大西北,有利于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他立即和站其他领导研究出“让利”的途径:减少或免收服务费、搬运费;利用站闲置仓库低价为货主储放货物;固定装车专线,抢分夺秒组织装车。仅此,仍难压低货主费用,还得想法让到站方让利货主。这,便是他飞往西北的缘故。
夜茫茫,路漫漫,躺在卧铺上的于宏彦心在悬着
兰州北站会议室,既无寒喧客套语,更没举杯换盏宴。有的只是两地站领导“兄弟”般的交谈。当谈到今年的经营情况,大家都感到:货源紧缺、效益下滑、经营困难。相比之下,兰州北站下滑更甚。在交谈中,于宏彦谦恭地向他们介绍:“西安有家工厂运货到你们这儿,想改公路走铁路,却嫌收费高。咱两家合作起来,从货物发、到站的各种服务费、仓库租用费上低价让利于货主,就能把货源争过来,对咱两站带来收入。”接着他把西站的想法合盘托出,得到北站领导们的一致赞成。他们感到,站里仓库还不是在那闲着,低价租出也是收入,另外到货后为北站增加一些装卸费、搬运费,总比吃不饱强啊!
下午,于宏彦和北站领导一起帮货主在站里以低廉的租金,租下上千米的仓库;又在站里为货主确定了卸车专线,备好充足的短途搬运设备和搬运装卸的人力。同时北站还提出了减免各种服务费用的承诺。这样,核算下来货主的一车货运到兰州可节约3百余元。当晚霞抹红兰州车站月台时,于宏彦又登上西进的列车,飞往他要去的西宁。
7月15日,他日夜兼程飞回来了。接着与厂家签定了合同,昔日失去的货源也回来了。(许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