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育豹
《梁祝》问世至今近四十年来,几乎世界各地都曾演出过或流传过这部音乐作品。此乐曲的作者之一何占豪,人称他是黄浦江畔最有正气、最潇洒的作曲家。
十年动乱中,何占豪曾两次被打成“反革命”,罪状是写《梁祝》等“靡靡之音”,“腐蚀人民群众革命斗志”。尽管被关在“牛棚”里,他还说他的笑话,讲自己有趣的经历,逗得“难友们”破涕为笑。去年5月,他购了一台586的电脑,开始琢磨开机、点击鼠标、作曲软件的用法……虽然年龄大,但领悟力极强,仅仅几个月他已经能自如地用电脑作曲了。他说,以前作曲最苦恼的是不知道效果怎样,要等候乐队有空排练演奏后才知道。而现在用电脑作曲,打出的乐谱不仅整洁美观,更重要的是电脑本身就像一支交响乐队,直接能将乐谱演奏出来,立即听到效果。一年多来,何占豪已经用电脑作了许多曲子,包括一些大型音乐作品如《二胡协奏曲》、《古筝协奏曲》等。
据了解,像何占豪这么大年龄使用电脑创作的作曲家,目前在上海以至全国,尚属少数。其实,他一生就喜欢拼搏在别人前面:1959年,当他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时候,就与同学陈钢合作写出了辉煌乐曲《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华。次年,仍是学生身份的他,又创作了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再攀艺术高峰。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遵循的守则是:“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他的作品注重戏剧性、抒情性,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