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让每个工会干部都了解下岗职工的难处,没有工人哪来工会和工会干部,所以工会干部更应该与下岗职工同呼吸共命运。”这是记者最近采访安康市总开展的“1+1”与下岗职工结对子活动时王开俭主席所说的一番话。
针对安康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占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29.6%、下岗职工人数达3000余人的现状,安康市总工会突出维护职能,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他们首先抽调全市工会干部50余人分成4个组深入困难企业,历时30天一户一户的摸底,一个一个的调查建卡,并将下岗职工基本情况分门别类整理成册,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责任到人。第二,为了提高60%下岗职工“精一招、会二招、学三招”的就业竞争能力,市总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各类岗前培训班10类38个班,培训各类下岗人员2000余名,使一批学有所长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与此同时,安康市总早在今年初作出部署,号召全市工会机关和企业主管局工委干部积极参与“1+1”结对子活动,帮助特困下岗职工走出困境,此举得到工会干部的积极响应,首批30余对帮困“1+1”对子,已初见成效。市总副主席李金明与市农机厂一名50岁的下岗职工主动结对子,他不辞辛苦跑了近百里路,送去了救济金和捐款,还主动为其找门路脱贫。市二轻局工委主任朱继荣与一家三代同在一厂全部下岗的特困家庭结对子,针对该家生活困难状况,朱主任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生活就业难题。市总机关干部胡苹为帮困对象出谋划策,寻找就业新门路。目前,一个帮困“1+1”结对子活动正在安康市工会系统蓬勃展开。本报记者 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