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文/隋冬
跟我业务来往密切的彩扩店老板托我给他找个打杂的,可能是他开的条件太“黑”——人要20多岁不能超过30岁,模样要漂亮还要乖巧伶俐,每天早晨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中间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不但没有星期天还什么待遇也没有,干一个月只付150元工钱。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不是只出个兔子价想买回匹骏马嘛!
可老杨却说,现在下岗的人特多,好多人都巴不得好歹找个事干,咱这地儿就这价码,你就给问问你那儿有人愿干不。
毕竟合作多年,帮帮忙也不在话下。可扒拉一下认识的女孩里面,觉得差不多的给人家一说,不是嫌工钱太低嫌工作时间大长,就是领去让老杨一看,“目测”不过关。
我就跟老杨调侃:“这事儿我算是尽到心啦,你也太苛刻了,就你这标准没人上岗。”
双休日回家团聚,无意问聊起下岗,又聊到老杨让我给他找帮工的事。一旁看电视的小妹扭过头来问:“帮工找到了没?”
“打听这事干什么?”
“我想去干!”小妹亮晶晶的眸子一闪一闪地说。
小妹是两年前下岗的。那时,机关定编定员,她所在的科室除科长外只留一人,而那名与小妹竞争者已快50岁了,家里拖累大,小妹怎能忍心去跟她争饭碗?那就只好自己搬掉“铁交椅”了。
小妹属于外向型性格,不仅做事干练利索,还敢想敢干。下岗这段时间下过广东、深圳打工。也进过杂货练过摊,钱也算挣了些,但总喊叫没找到适合自己干的工作。
尽管我反复讲明这是个出力不赚钱的苦差事,可小妹仍立场坚定,非去不可。我想让她受点苦,锻炼一下也没什么不好。再说挣钱虽不多,总比在家里闲着强些吧。便与老杨联系,之后小妹正式上班了。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小妹在店里干得很投入,直说找到了“感觉”,老杨一见我也爱夸小妹“能干得很”,第二个月就主动将工钱翻了一番。更让我吃惊的是,年底时,小妹说不在老杨店里干了,打算自己开个彩扩店。她说:“我这一年已摸透了行情,学到了技术。整个县城只有两家彩扩店,全是设备阵旧,质量不太稳定。加上时常停电,生意并不太好做。我准备弄它几套日本全新的808快速彩扩机,用进口纸扩片,正好邮局对面有门面房,房租是贵了点,可供电正常。我想准能行。”
改革开放了的今天,人人都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老板”。尽管历尽千难万苦,小妹的“梦达彩扩中心”还是开张了,小妹也由“下岗一旅”摇身一变成了“女老板”。因为服务周到,质量上乘,又无停电之虞,生意比小妹始料还好,从早上开业一直到晚上9点多,天天忙得饭都顾不上吃,而其他两家彩扩店的生意却愈加冷清了。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和行业竞争:市场靠公平竞争得以发展壮大、而公平竞争又是如此冷酷无情,绝不同情弱者,更不相信眼泪。不管怎样说我还是暗自为小妹高兴,因为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她终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