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国通
小时候,我曾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可结果却很糟糕。父母判定孩子好坏的标准是看你是否听话,这就增加了我要做一个好孩子的难度。父母是大人,而我是小孩。要小孩理解大人话的深刻含义,恐怕只有神童才做得到,而我自然不是神童。比如说,父母说“你别乱跑”,我就很难捉摸。首先,我有脚,脚是用来走路的,不准跑,要脚有何用?可见,跑,是不禁止的。至于“乱跑”,就不好理解了。什么叫乱跑?是往东跑不犯错误,还是往西正确?父母没详细规定,况且父母对方位的好恶,常常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定。这常常给我带来坏运气。“乱跑”的是脚,挨揍的却是屁股。又比如说,父母这段时期和张三要好,要我叫他伯伯,即使张三长得眼斜鼻歪,口淌哈喇子,也得叫,而且我单独碰到他时,也会自然叫,因为我要做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过了一段时期后,我再叫张三伯伯时,却又挨了父母的揍。摸着火辣辣的屁股愣了半天,后来才明白,原来父母已经仇恨张三了。我心里不服气,却也不敢抗议,因为以前有了“敢顶嘴”而挨揍的痛苦记录。
小时候,这种被“错打”的记录大概是难计其数了。有时,父母错打之后还要振振有词地训斥:“还不是为了你好?”这话像黑话,我怎么也想不通。
那时,我很惧怕父母,同时也恨他们的霸道,于是,我不大乐意长大。可后来,一不留神,还是做了父亲。我痛定思痛,决定做一位不错打孩子的好父亲,可是,有几次“顺手”过后,从孩子的申辩中证实,我还是有“错打”的嫌疑。我思忖后忙向孩子道歉,要他原谅。可小把戏并不领情,仍牛气十足地翘嘴道:“打错了人,还要人家原谅,真是不讲道理。”这下,我只有愕然的份了。
于是,我就想,天底下未被父母错打的孩子大概是没有的,但愿天下的孩子不要被那些借父母之名的人错打乱打就万幸了。